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九、柳传志:没有退路,只有拼命前进
没有“放弃”两字。很多时候危机的发生是自身所不可控的,但如何走出危机就要看企业领导者的信念与能力。联想历史上经历的那场电脑产业的“黑色风暴”,吹尽电脑产业无数弱者,而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冲杀出一条光明大道,在危机中反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之危机背景

    1991年,一向乐观的柳传志说:“电脑市场天下大乱,形势非常严峻。”这一年,全市界电脑产业刮起一场“黑色风暴”,当时的情景只能用“悲惨”来形容,除了英特尔和微软,全世界几乎所有电脑公司都难逃一难。事情的起因在于英特尔公司,为了保持产销平衡,英特尔仗恃着自己在市场的垄断地位,把芯片产量控制在常规的需求量以内,并对下游的组装厂家实行配额,以此达到市场上求大于供的效果,以保证自己的利润率。然而,市场经济下这种状态终归要覆灭,1991年时一家规模不大的芯片生产商AMD采取低价策略对英特尔发起攻势,于是双方开始以价格拼战,市场一片混乱。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价格战导致电脑组装厂家的存货价值一下子一泻千里,几百家电脑组装厂家不是倒闭就是亏损。当时联想并没有得到英特尔的配额,但是却从黑市上以高出配额价格一倍多的价格买进1万片中央处理器芯片,按联想当时的打算,虽然在处理器成本上失去了优势,但是仍能从整机销售中大赚一笔。然而“黑色风暴”一刮,联想的如意算盘彻底破碎,香港联想首当其冲,随着市场电脑芯片价格持续下滑,到了7月,香港联想仓库里的那批货价格已经跌去70%,亏损达到1700万港元,而当时香港联想的资产全部加起来也就3000万港元,形势的严峻用一个时间来说明或许更明了:如果两个月内公司不能扭转局面,唯一的出路就是关门倒闭。

    公司一片混乱,连柳传志心里也开始发毛,但此时面临绝境,柳传志决定放手一搏。在不停稳定员工情绪的同时,联想开始大幅缩减开支,一些事无巨细的规章制度都在那时产生,包括出差食宿的费用等。但关键的一个策略是,柳传志开始率领公司进行战略转移,将生产线从香港撤回了深圳,并将香港联想的100多名工人全部裁减。紧缩政策似乎起了效用,到12月,香港联想板卡的销售量近10万快,当月营业额1.3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这其中柳传志的另一高招“堤内损失堤外补”才是盈利真正的原因,1991年联想大量代理惠普、Sun及IBM的产品,由此获得的利润来弥补公司的亏损,还带来盈利。危机来临,“剩者为王”,生存是第一位,柳传志在危难关头这种变通实在让人叹服。

    但是,这一场“黑色风暴”并没有平息,反而愈刮愈烈,开始扫荡全球市场,并且持续了好几年,正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之间拉锯而势头明显偏向后者的中国内地在随后也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震荡。1992年,中央宣布取消微机进口调节税,还将在两年内取消微机的“进口许口证”,这对当时国内的计算机生产厂商是个危险的信号,大家开始不安,但国务院随即许诺将给“国产名牌微机”以若干保护政策,当时联想在销售额上排名第二,但出乎意料的是随后出来的保护名单上并没有出现联想的名字,原因是联想的销售额主要是靠代理国外品牌,给人的印象只是一个代理商而非“国产名牌微机”。这样一来,联想只能完全自力更生。这时,柳传志的一句话:“我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给接下来联想的这场“虎口夺食战”定下了主基调,联想只有断绝后路,拼命前进。

    谁都知道这场“战斗”的艰难,但现实的严峻依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1992年年初的银行业订货会,柳传志将微机单价下调4500元后踌躇满志地认为这下在价格上已经占尽了优势,然而现场回馈回来的消息让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简介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目录 > 一九、柳传志:没有退路,只有拼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