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构成与文章
研究的。
但是,一个并不成熟的作者,会经常碰见诸如无法很好地驾驭文章,资料的引入存在问题,推敲不彻底等等情况。在推敲的过程中,又有新的资料追加,而因为掌握不到要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至于丧失斗志,陷入迷茫。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工作分属完全不同的领域,如果混淆在一起的话,难免剪不断理还乱。
判断一篇文章的流畅与否,需要着眼具体的地方。比如标点的位置、标点过多或者不足、排比语句的重复、叙述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叙述、是否符合作品整体氛围、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也就是说要对文字的本身进行修改。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不是这个时候应该考虑的。当全篇完成以后,还想要在文中追加资料的话,整个段落就要进行大量的修改,有的甚至要重写。而派生出的部分,也会造成行文的不流畅。其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对资料进行削减也是可以的。
有的作家,为了行文的流畅,完成写作以后会进行朗读。听说有的人写脚本的时候,会根据脚本的内容击节而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文章中不流畅的部分。我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速读。用很快的速度默读,如果行进过程很平滑的话,就可以证明流畅度上是不存在问题的。
情景与人物描写的分量
Q:关于景物、人物的外貌、表情的描写,究竟应该掌握到什么样的度呢?脑中浮现出来的场面、人物的行为、样子用文字表现出来的时候,究竟写多少才合适呢?您能详细地给我们讲一下吗?
我很喜欢岛田先生文章的表现力,所以我也想要效仿,于是我会将脑子中浮现出来的景象尽可能细地描写出来。虽然想尽可能写实地描写,但又感觉自己的表现力已经到达极限了。写作途中,注意力下降,致使最后无法很好地完成。
岛田:说到这个,我也只能说除了努力,别无他法了。究竟描写到什么程度,也要基于你自己的判断。随着写作量的增加,你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到时候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安排描写的比重。
有的作家,在描写厨房的时候,柜子上摆放的罐子的顺序都会写出来;还有的作家,会详细描写身上的衣服乃至内衣;更有甚者,会有对肌肤的详细描写。
感觉表现力到达极限的原因就是,你的描述已经够充分了,没必要再赘述了。不要再在意细枝末节,将写作进行下去。那感觉就像是一列舍弃了重物的火车,在铁道上奔驰。有好多的作家,对细节的描述具有天生的偏好。其实我倒觉得,过度的描写反而会影响作品寿命,使其文学魅力无法长存于世。
关于框架
Q:写小说的时候,对故事本身的构思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写作途中根据感觉对整个故事进行调整好,还是一开始就将开头与结尾考虑清楚比较好呢?
就我而言,我会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考虑得十分清楚。我的脑子里会浮现出很多细节的东西,比如说具体的对白。而场景也会像电影放映一样,浮现在我的脑中。我会根据我一开始设定好的框架来运笔。我会将脉络事先写下来,形成一个小说文本的设计图,这样做好吗?
岛田:小说也有很多种。就悬疑类而言,框架是整部作品的生命线,我认为事先将发展方向设定好再开始写作比较好。只要开始动笔,就不要对框架进行哪怕是一丁点的微调。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存在异议的,是需要贯彻始终的。然而在框架之外所要添加的东西,则可以引入许多新的想法,就算是推翻之前的想法也是可以的。
刚开始写的时候,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坚定自己的想法,就会出现半路想要更改写作框架的现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回到原点,将之前的框架全部打碎,重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