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人民币、美元的未来与中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角色
的”人民币以中国银行设定的比价出售给中银香港,中银香港再将这些人民币转移至北京。也就是说,香港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人民币市场,只由中银香港控制人民币在香港内外的流通。新试点允许在内地通过两家内地银行开展这类交易,也向在内地开展贸易的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香港的外贸企业需要获得更多的人民币流动性,包括获得人民币贷款。许多企业借入资金用于进口支付,然后再用销售收入偿还贷款。)

    另外,企业还需要能够将其多余的人民币收入兑换为港元及其他货币。两地支付互通安排(以及其他地区的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需要开放此类交易。目前,一些香港企业已在当地开立人民币账户(特别是那些从本地零售业务中收取人民币的企业),但这类账户目前仅限于特定类型的企业和交易。此外,虽然人民币可一次性兑换为港元,但反向兑换仍受到限制。在零售交易中,可将港元兑换为人民币,但有每日兑换额限制。如果企业更青睐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则需要放松以上限制。如果兑换操作过于麻烦,企业会敬而远之。

    香港银行业也需要获得更多人民币流动性。它们需要从内地或其他地区获得人民币,成为香港市场上人民币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在初步阶段,可由两家结算银行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就长远来看,则需要在香港建立一个人民币市场来发展人民币在香港的交易。如果可以在香港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币市场,将大大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在香港,人民币市场已粗具雏形;而在其他市场,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创造人民币流动性。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至20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其他国家(地区)签署了6项人民币互换协议,其中大多位于亚洲,包括韩国(1800亿元)、中国香港(2000亿元)、马来西亚(800亿元)、白俄罗斯(200亿元)和印度尼西亚(1000亿元),并与阿根廷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框架协议(700亿元)。一些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央行似乎是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另一种渠道,这与“清迈协议”中最初的美元互换协议类似,不失为危机时期的一种应对措施。不同的是,在遇到真正的国际收支危机时,人民币仍然只是一种非自由兑换的货币。因此,还不清楚人民币的互换协议能带来多大帮助——如果债权人无法兑换人民币,互换协议就不能解决偿付问题。我们不知道在必要的时候,中国是否提供美元兑换,或放松兑换交易。

    目前,上述人民币互换协议无一执行,至少目前时点还不清楚这些协议是否旨在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如果是的话,具体可能怎样操作?一旦人民币互换协议执行,当地央行将向本地市场注入人民币(或使市场有途径得到人民币),然后像香港那样,指定一两家中资银行作为主要清算银行(指定为清算银行的中资银行代替当地央行成为人民币做市商)。与当地贸易企业进行人民币交易的本地银行通过与中资银行建立联系获得人民币,企业再从本地银行借入人民币支付从中国的进口(估计在试点阶段,只有获得相应资格的银行可参与人民币结算系统)。但无论怎样,本地企业需要能够将本地货币兑换为人民币,以此来支付从中国的进口。希望试点计划启动之后,亚洲区内的人民币市场可以自我持续,中国出口企业收取人民币,并在进口时支付人民币。但由于各经济体与中国间的贸易规模不同,保证各境内市场人民币充足的流动性可能将存在一定的挑战。

    从内地企业角度看,一些大企业被选中参与试点。当然,对于被选中的企业来说,使用人民币结算应该是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样能够免去外币应收款项的兑换环节,也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将结算货币改为人民币的过程中,具有定价能力的企业(如那些在市场中有很强竞争力的中资大型建筑设备公司)将比以大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经济之路简介 >大国经济之路目录 > 第十三章 人民币、美元的未来与中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