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各国的军事思想状况
在1918年的水准上,文章认为:“即使是最现代化的坦克,也不能独立地在战斗中冲锋陷阵,并且也不能独立地存在。它们的任务永远必须是伴随大炮的火力和步兵的重武器一起前进,以对进攻起一种掩护和支援作用……在战场上,步兵在胶着战中的主要敌人仍然是敌人的步兵。根据我国的命令手册的指导,只有步兵能占领、控制并且据守阵地。总之,我们必须将坦克视为步兵的辅助条件之一。”

    1939年初,德高望重的贝当元帅在为《还有入侵的可能吗!》作序时,对装甲战理论作了权威性的评判,他写到:“断言一支装甲部队能日行125英里,夺取强国的堡垒,并在敌后引起恐慌;把这种装甲兵力硬说成是一种不可战胜的武器,这种说法是不审慎的。靠这种兵力所获得的决定性战果是没有前途的……在反坦克炮密集火力下或是在地雷面前,装甲师便会陷入侧翼受到反击的困境……某些人以为坦克能够缩短战争的时间,其实,在这方面坦克是无能为力的。”

    《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制造坦克,法国原本在这方面领先,但法国军事领导集团的保守使他们丧失了坦克制造方面的优势。埃蒂安纳早在1921年便设计制造出当时第一流的B型重型坦克,它的性能几乎在各方面都超过德国人后来制造的坦克,但20年后,在北非战场上,让隆美尔感到束手无策的英国丘吉尔式坦克和美国格兰特式坦克,即为法国B型重型坦克的仿制品。最初设计的几辆B型坦克试验很成功,但被最高统帅部压了4年,讨论了4年,直到1935年,在德国已高速发展重型坦克的压力下,才决定将B型坦克投入批量生产,但指标被限制为每月10辆,不过就连这个指标也完不成。1939年初,德国装甲部队入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B型坦克的产量每月仅为8辆。其实,1933年希特勒上台不久,法国就获得德国人正以坦克作为他们未来军队基础的情报,但法国人并不相信坦克巨大的战略潜能,当然也就不会重视德国人的这一动向。

    3.德国引领潮流

    在1918年8月的亚眠会战中,法国第1空军师的432架斯帕德型飞机,即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的前身,在配合地面大规模坦克突破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有一位年轻的德军上尉亲眼目睹了法国第1空军师的飞机与地面坦克群协同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垮了德军防线,这一情景使他久久不能忘怀。这位德军上尉就是后来德国装甲部队创始人、被西方誉为“现代装甲战之父”的海茵兹·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原是一位通信部队的下级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调入摩托化部队,研究战时的后勤工作。他从富勒、利德尔·哈特、马特尔、戴高乐的著作中接受了机械化战争的观念,并在1922年接连在德军的《军事周刊》上发表文章,倡导机械化军队是德军未来建设的方向。1937年,古德里安出版了《注意!装甲兵》一书,从而成为德国机械化战争思想的先驱。

    然而,《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生产坦克,于是他们另找出路。1921年,德国同俄国达成军事和经济上的合作,建立了两个合作机构,“工业投资促进会”与“比索联合股票公司”。德国帮助俄国恢复工业,提供技术,俄国同意德国在俄国工厂里监制飞机、坦克,并在莫斯科近郊卡尔夫克建立分厂,研究和生产各种被《凡尔赛和约》所禁止的、包括毒气在内的武器。同时俄国还向德国提供训练基地,分别在卡森、卡尔可夫开办了坦克学校和航空兵学校,以训练德国的坦克兵和航空兵。

    当德国人有了自己的少量坦克后,同样面临如何使用的问题。古德里安根据战史研究、英国人的演习和自己的模拟演习得出结论:除非其他一切支援兵器也都具有同样的速度和越野能力,否则坦克决不能充分发挥效力;在诸兵种合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十章 各国的军事思想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