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参战各国的“虚”与“实”
他始终强调,德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已不再占有数量上的优势,然而只要能以自己全部兵力和大部兵力投到敌人一侧和其后方,迫使敌人掉转正面在对其不利的方向上接受交战,那么数量弱势的一方同样可以战胜优势之敌。只有最大限度地削弱用以攻击敌人正面的兵力,才能有强大的、侧翼进攻所必需的兵力优势,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使敌人的正面受到攻击。“史里芬计划”就是这些观念的直接产品。
1906年,史里芬退休,小毛奇接任参谋总长。1913年,80岁的史里芬临终时仍一再叮嘱:“必有一战时,切莫削弱我的右翼。”不过他九泉有知,一定会失望,他的继承人小毛奇是个生性多疑且又天生悲观之辈,他不具备史里芬那种作乾坤一掷式豪赌所需的自信、决断、冒险精神和非凡气魄。史里芬有知人之明,小毛奇接任时,史里芬在日记里失望地写道:“一位新的参谋总长已开始领导德国陆军,作此任命的君王相信他所指派的人选是一位战略家,他将会感到严重失望,因为一位战略家不是可以随便指派的,而是天生的和命中注定的。”德皇选中小毛奇,是因为他和威震欧洲的伯父老毛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认为“毛奇”这个大名就足可使其他国家心惊胆寒。小毛奇不是参谋本部军官出身,他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才,这多少有些过分。只是和史里芬的气魄相比确有相当的差距。史里芬的风格是大胆、再大胆,小毛奇信奉的是不要过于大胆,他的性格不适合执行“史里芬计划”,也不适合担任参谋总长,对此他有自知之明。当德皇提出要他接任参谋总长一职时,他说:“一旦发生战争,我不知道将如何是好。我对自己很不满意。”他问德皇是否奢望“一张彩票中两次头奖”。不过小毛奇无论在个性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不是一个懦夫,对军事形势许多方面的判断都比较准确,他的不幸在于:让一个一贯谨小慎微的他,去勉强执行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制订的冒险计划。如果让小毛奇负责东普鲁士的防御或西线左翼的防御,凭他的素质会干得很出色,所以,并非小毛奇有问题,而是威廉二世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小毛奇身败名裂。
小毛奇主持参谋本部后,开始担心东普鲁士的安全和西线左翼的安全,那两个方面正是史里芬的大胆之处,如果战争按计划打赢了,那两个方面将成为史里芬的伟大之处,以及大气魄、大手笔的象征。但现在小毛奇的个性特征使他越来越担心这两个方向上,薄薄的防线会不会被对方一下子戳成大窟窿,甚至在短时间内被撕成碎片。他没有勇气完全抛弃前任“伟大”的计划而重新拟出一个新计划,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功夫。到大战爆发时,“伟大”的“史里芬计划”已被小毛奇弄得支离破碎,非驴非马。所以,严格地讲,1914年德军的作战计划应叫做“史里芬-小毛奇计划”,其具体部署如下:
在东普鲁士面对俄国的方向上,部署了德军第8军团,共4个军、1个预备师、1个骑兵师和一些地方警备队,约20万人。基本按照史里芬当初的设想,但还是增添了些兵力。在西线左、右两翼的兵力分配上,小毛奇不顾其前任的临终嘱咐作了重大调整,将史里芬1:7的比例改为1:3。西线的78师如果按史里芬的比例,左翼兵力应为9.75个师,右翼兵力应为68.25个师,现在小毛奇把左翼加强到23个师,而将右翼削减为55个师。原定在右翼开始进军时从左翼抽调2军共6个师增援的计划也被取消了。这样,小毛奇在决定性进攻方向上,把按史里芬意图应有的74.25个师减去了近20个师。
史里芬原来的计划中不仅要进入比利时,而且右翼兵力还要沿荷兰边界展开,越过被称之为“马斯特里赫特盲肠”的一片荷兰领土,迂回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后方,小毛奇改为直接进攻列日要塞。他甚至还准备将意大利20万兵力也算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