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欧洲坠入战争漩涡
并一步,放弃局部动员,直接开始总动员。因为在技术上,针对奥匈的局部动员的俄军要从俄德边境地区抽调,一旦德国卷入,再进行总动员,必受先前局部动员之干扰,比起直接进行总动员要延迟8~10天时间,所以,比较聪明的做法就是不要浪费时间,立即下令总动员。7月29日下午,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了总动员。沙皇此时尚不知道总动员即意味着战争。

    下午9时40分,刚批准总动员令的沙皇接到了他的表哥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报,告诉他自己正在努力,而采取军事措施只会使情况更为恶化。沙皇向身旁的侍卫长弗里德利希询问怎么办,老成的侍卫长坦言道:总动员的意义就是战争!沙皇不禁叫道:对于这样可怕的屠杀我不能负责!他立即打电话给总参谋长命令将总动员改为局部动员。

    7月30日,欧洲命运的决定权似乎又重新操在了奥匈帝国的手中。上午,德驻奥大使柴尔希基将贝特曼的来电向贝赫托德朗读了两遍。贝特曼在来电中指出:如果发生战争,德奥两国将同四个大国作战。他力劝奥匈在所建议的光荣条件下接受调解,并在结尾处说:否则责任将异常严重。贝赫托德面如死灰地静听着,当他发现电文中并没有“如不接受调解建议,德国将不再受两国间盟约的限制”时,他才松了一口气。贝赫托德同奥皇、参谋总长康拉德一起会商后决定反对接受调解,拒绝同俄国就对塞最后通牒问题进行谈判;并认为:即使现在塞尔维亚接受最后通牒的全部要求,奥方也已感到不满足,他们决定婉言谢拒德国调停的努力。到了黄昏时分,贝特曼得知维也纳拒绝与俄国就对塞尔维亚最后通牒问题进行谈判的消息,立即电告柴尔希基大使:“拒绝与圣彼得堡交换意见实乃大错,因为显然将挑起俄国的军事干涉。我们当然准备履行同盟义务,但不能容许维也纳不听忠告而将我们硬拖入世界大战,请立即与贝赫托德伯爵商谈并强调事态的极端严重性。”不过,他始终没有明确提出:如果奥匈一意孤行,德国将拒绝履行同盟义务。这时奥匈政府还没有正式答复。

    当德、奥两国的首脑人物们急得团团转时,俄国的外交大臣沙佐诺夫也已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的思维完全被奥匈拖延时间和德国人将实行动员的威胁所占据,他认为大战既然无法避免,就不能让德国人在动员方面抢得战前主动权。在他和总参谋长亚鲁希克维奇的再三恳求之下,1914年7月30日下午4点,沙皇终于同意重新下达总动员令。就在这天,法国发出了要求谨慎行事的呼吁。法国政府给驻俄大使帕来奥洛格发了一份电报,要他向俄国政府转达如下意思:法国将履行对同盟的义务,同时建议俄国“不要立即采取任何措施,致使德国得到全面或部分动员其军队的借口”。但至今尚未搞清在最后关头,法国的这份电报对俄国人的决定起过什么影响。西方有学者认为:他将这个警告转达得太晚了,或者只转达了其中一部分内容,甚至根本没有转达,因为帕来奥洛格素以好战闻名,在整个这次危机中的行为都是可疑的,因而从中作梗的可能极大。

    7月31日,维也纳给柏林的正式答复终于来了,它表示奥匈并非不肯考虑和解,但必须俄国取消其对奥匈的动员,而且允许奥匈仍继续进行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同时又称它仍准备与彼得堡继续磋商,但也进一步决定动员在俄国边境上的兵力。然而,这时欧洲命运的操纵杆却不在维也纳手里,已落到柏林的手中。

    德国的内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参谋本部来决定的,正如某位西方人士在分析国家与参谋本部时所指出的那样:“与其说是德国的参谋本部,不如说是参谋本部的德国。”早在法俄缔结同盟时,德国参谋本部就在考虑东西两面作战问题了,在耗费了参谋本部将近20年的精力后,一份细致周密,堪称天衣无缝的“史里芬计划”已赫然存放在参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三章 欧洲坠入战争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