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商道92 借风起航弱变强
年的心血浇铸的名牌,不能轻易转让,一旦有闪失,无法向职工交代。”

    这位来自双星的考察人员一去便杳无音信。等到这年的2月份之后,王金祥无法再等下去了,他决定亲赴青岛,面见汪海。

    这一次,他已不容再有闪失。到青岛之前,王金祥仔细研究了双星的情况和汪海的资料,并且向许多人了解汪海的性格。而当见到年纪比自己大一倍、德高望重的业界“大佬”汪海时,王金祥的开场白尽管有点俗套却也颇见贴心。他对汪海表示:“双星”近期推出的两大举措,一是斥资数千万元在央视做品牌宣传,二是成功推出细分市场的“爸爸鞋”、“妈妈鞋”、“电工绝缘鞋”,这两大举措显示了决策者的大智大勇,“双星”朝“国际制鞋王国”的理想又迈进了一大步。一番客套之后,王金祥亮出了自己的“温柔一剑”:双星胶鞋很牛,但皮鞋类产品却难成气候。对于要做国际制鞋王国的双星集团而言,这种缺陷使它始终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威力。梦想着将双星做成国际品牌的汪海,被温商抓住了软肋。听了王金祥的话,他叹了口气说:“这正是我12年来的心病啊。”

    看到自己的话说到了点上,王金祥不失时机地开始阐述自己的“理想”。汪海频频点头。最后,汪海兴奋地一拍王金祥的肩膀:“‘双星’皮鞋以后就交给你了。”数天后,双方签了一个协议,王金祥以1200万元买断了双星皮鞋及童皮鞋六年的经营权。汪海对王金祥说:“‘双星’根本不在乎这1200万元,如果要买皮鞋品牌,仅一个区域的经营权就要几千万元,‘双星’看中的是你的市场运作能力在六年之后给‘双星’带来的品牌增值。”

    就这样,王金祥火速回到温州,注册了公司,寻找代理商、建厂房、进行贴牌经营。在一系列严密紧凑的计划和运作下,半年之后,“温州双星”的销售量达到了20多万双。

    作为“傍”战略的决策和操作者,王金祥对自己和双星集团所做的这笔交易并不担忧,以一句“到现在我可以说没有任何风险了”暗示了经过几个月的运作,他已收回大部分投资。一位对“温州双星”有所了解的人发现,除了要付给商标使用费之外,王金祥的投资其实并不大,光是预付货款,已经收回了除了买断品牌之外的投资。一位媒体记者对这场运作洞察深微,他认为:作为一名温州商人,说到底,王金祥的最初动机就是赚钱,达到了这个目的,王金祥就已经成功了。

    以小钱做大生意才叫本事。双星皮鞋的回报让王金祥意气风发,信心倍增。人们看到刚刚在成都收获下3万双鞋订单的这名温商,又风尘仆仆地飞往重庆——不断延伸的市场在等着他。

    这其中就包括现在的上海奔腾企业集团以及温州双星皮鞋有限公司,前者是借“美的”东风,由销售名牌到生产型转轨,实现了自己企业的飞速发展;后者则是打起了鞋业老大——双星的主意,找准老大的空缺,集中自己的优势,走上壮大之路的。

    成立于2001年的上海奔腾企业集团原本只是一个小家电企业,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在2004年却已实现销售额近5亿元。对于这匹迅速成长的行业黑马,许多人都想知道它成功的秘诀。

    其实,上海奔腾企业集团的前身只是温州一个小型的音响和空调代理商,名叫“长江实业”。和许多温州民营企业一样,“长江实业”在起步阶段,走的就是依托名牌,借船出海,迅速发展壮大的路子。

    早在1993年的时候,“长江实业”的老板刘建国就开始琢磨企业如何做大的问题,那时的企业虽然经过几年的自我积累有所发展,但是刘建国感觉单纯依靠自身有些势单力薄。于是,他想到了借助或依靠大型的名牌空调机制造商的力量,做一个专业制冷行业的代理商。

    那时的“长江实业”的现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温州人商道简介 >温州人商道目录 > 商道92 借风起航弱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