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
    从跟随到引领是一种超越,更是一种竞争优势,在市场中,能够让企业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就是创新能力超过竞争对手。

    “眼镜大王”叶子健,温州远洋公司的创始人,他走的完全是一条由“跟随”到“引领”的道路。

    1982年,他还是某蜜饯厂的一个工人,一天他从市场上看到一副金丝眼镜,立刻对它产生了兴趣,当时在温州地区戴眼镜是一种刚刚兴起的时髦之风,有很多年轻人为了赶潮流都要买一副。叶子健拿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下这副金丝眼镜,不过他不是带着玩,而是从中看到了商机。

    回去后他将眼镜拆掉,由于对金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很快搞懂了他的构造,并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寻找各配件厂进行重新装配,就这样,他仿制的第一架眼镜出炉了。他连续做几十个,拿到市场去卖,尽管做工比较粗糙,但在市场上尚属稀缺货,很快就被客户一抢而光。虽然每幅只有3元钱,但还是有可观的利润,于是他干脆辞掉了工作,成立了温州远洋眼镜公司。

    公司成立后,他并没有一味地依靠模仿,而是在此基础上,把创新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因为他明白,一个企业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在他的带领下,现在,温州远洋眼镜公司集太阳镜技术研究、开发、经营为一体,在我国眼镜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向科技含量更高的领域进军。

    有人说,温州企业的发展是跟随别人发展起来的,人家制造出来的商品,他们马上进行仿制。然而,任何企业靠简单的模仿是无法长期发展的。温州人在模仿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倾注大量的心血。回顾温商的发展历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正是一个从“跟随”到“引领”的过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温州只是个偏寄一隅的普通小城,随便走在一条小巷里,总能见到各种手工作坊。三十年后的今天,手工作坊早已经脱离了他们,取而代之的是“正泰”、“德力西”、“康奈”、“红蜻蜓”等优秀的民族品牌。这个总人口不过700万的地级城市中,涌现出了25个中国名牌、12个中国驰名商标、65个国家免检产品、272个浙江名牌和著名商标,27张“国字号金名片”……这些名牌创造了享誉中外的“温州模式”、“新温州模式”,他们的发展让中国以至世界刮目相看。

    正是这样一个善于步人后尘的群体,在没有资源、没有市场、没有技术和资金的艰难困境中,于短短20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从“跟随”到“引领”,是什么魔力赢得了滚滚而来的财富,使得他们实现了超越?据一位温商所说:“就是在模仿中求创新,一开始模仿别人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敢于求新”。温州经济的起步阶段,温州人几乎没有自己的任何东西,几大支柱行业几乎全是别处“偷学”过来的,意大利的皮鞋,法国的服装,日本的打火机等等。温州人通过这些模仿不但培养了经验,也为自主创立品牌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温州人的“模仿”战略是独一无二的,他不是单一地拿来模仿,更是善于动脑,利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改造,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产品。

    1994年,一个温商从台湾进口了一批鞋机配件,看到这些零件之后他想,如果自己能把这些零件加以组装,则可以创造出一台全新的制鞋机器。于是他花费了整整3个月时间来研究这些零件构造,3个月后,他便仿制出了自己的前后帮机,各项技术指标甚至超过了台湾的同类产品。此举引起了台湾厂家的高度重视,并主动要求与他合作。在长达两年的合作期内,他不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还学到了鞋机的生产的技术、生产工艺以及市场需求规律等。

    正是凭着这种具有创新精神的“跟随”,温州人创造出了一个个自己的品牌,这些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简介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目录 > 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