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参考文献
    (1)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8-29页。

    (2)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02页。

    (3)胡适:《自由主义》,《世界日报》,1948年9月5日。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9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5)胡秋原。文学艺术讨论集[M]。台北:学术出版社,1979.

    (6)王晓明、关昕:《人文精神大讨论:迷茫中发出的第一声》,《先锋国家历史》2007年第22期。

    (7)王蒙:《人文精神寻思录》,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8)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读书》1994年第3期。

    (9)王蒙:《人文精神问题偶感》,《东方》1994年第5期。

    (10)李泽厚、王德胜:《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东方》1994年第5期。

    (11)张汝伦、季桂保、郜元宝、陈引弛:《文化世界:解构还是建构》,《读书》1994年第7期。

    (12)陈莹:《转型时期的喧哗:“三王”热与中国人文精神生活的变迁》,《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3)戎毓春、常开霞:《社会转型期人文精神的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2期。

    (14)王蒙:《沪上思絮录》,《上海文学》,1995年,第1期。

    (15)王蒙:《人文精神寻思录》,北京:文汇出版社,1996年,第176页。

    (16)王琼:《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研究综述》,《学术界》,2008年第4期。

    (17)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第4-5页

    (18)雷达:《为什么需要和需要什么——对当前文学存在理由的若干思考》,《当前文学症候分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第44页。

    (19)尹昌龙、沈芸芸:《记忆与写作:我们时代的个人方式》,《小说评论》1995年第3期。

    (20)李松岳等:高蹈与虚无:女性“私人化写作”的文化宿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1)陈染《我的道路是一条绳索》《潜性逸事》后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2)摩罗:《教育及其他》(7则),《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11期。

    (23)余杰:《从刘海洋虐熊事件看清华教育模式的“命门”》《杂文随笔》2003年第11期。

    (24)余杰:《爱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线索》,《南方周末》,2004-5-31。

    (25)余杰:《山坳上的中国教育——评

    (26)刘青汉:《跨文化鲁迅论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4-86页。

    (27)箴:4:23。

    (28)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59页。

    (29)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29页。

    (30)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

    (31)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

    (32)姜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355、361页。

    (33)姜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简介 >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目录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