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中国房地产刚在哪儿,房子——中国人投资第一选择

    中国古代流传一句老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激励中国人追求精神幸福的最高境界。如果中国人都从这个角度思考,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无谓攀比,与自己比而不与他人比,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幸福,活得一定更轻松愉快。这样一来,中国房价的刚性需求,就有机会回归理性的轨道。否则,热胀冷缩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房地产的过度刚性必然导致极度过热,最后不可避免地天崩地裂。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房价呈节节飙升的态势,势如破竹,给政府和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难言的痛苦。毋庸置疑,政府从稳定大局出发,当然希望房价平缓着陆,而老百姓迫于生计需求,同样期盼房价纳入正常轨道。

    遗憾的是,全国人民对房地产的一致性需求太刚性了。

    坚如铁,硬如钢。

    《南华早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经济学家的报告,根据电表读数计算﹐中国共有6,450万套城市公寓和别墅空置。

    根据这个报告,2010年7月26日,财经博客Zero hedge宣称,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约1200万套空置住房(包括开发商囤积的影子存量的五倍)。中国正在悄悄地不自觉地“人造”一个楼市泡沫,而这个泡沫至少相当于美国最近泡沫的五倍。这个泡沫的破灭,历史上曾经让美国整个经济不堪一击。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政府强力救火的政策无济于事,学者仓促出笼的解读苍白无力,房地产商更是爱莫能助,减缓工程进度和压缩利润空间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尽管如此,政府铁拳出手的楼市新政在短期内仍有相当分量。如北京市的楼市成交量持续下跌,一部分开发商逐步认识到政府这一次动真格了,可真不是闹着玩的,未来市场大幅飙升不太可能。因此只有择时忍痛割爱,在一定的范围内杀杀房价,但更多的房地产商仍然心存侥幸,持观望态度。甚至还有所谓著名经济评论员,号召自主买房人年底出手,投资人暂且观望。

    中国高房价经久不衰,除了心理观望和房地产是拉动中国GDP的火车头等可调节因素,一定还有其他更深层次、更能揭示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一需求现象。

    换一个角度,从中国人生存文化延续的惯性与投资选择和急功近利的短期目标结合,探究现代中国人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也许找得到一些合理的答案。

    这也是逆向探索,抛砖引玉。

    按照经济学基本概念,所谓刚性需求是指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部分,也就是说某种商品无论价格涨跌,对人们购买这种商品的行为影响较小。

    中国房地产业的刚性需求,源于中国民众为生存发展而积淀的文化根基,在国家经济腾飞时期以投资的方式充分彰显出来。由于现阶段中国市场缺乏家庭和企业投资的更多选择,投资有形有体的房地产并将其作为留存后代的遗产和财富,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不二选择。

    特别是,经历过五次大崩盘的中国股市风险太高,心有余悸,近期市场上还不断发出中国经济极可能“二次探底”的警讯,投资人不敢轻易入市购买股票。

    而将资金投入中小规模的企业,周期旷日持久,产业环境恶化,并与短期套利的目标相抵触。难以理解的是,不少中小企业主不甘寂寞,早已将用于生产和储备的宝贵资金投入房地产和股市,投他们风险更大,还是免了吧。

    中国人非买一栋和多栋房子的刚性需求,导致了中国房地产供需结构失衡。

    中国各线城市的广大居民,几乎都是拥有一栋或多栋房子的工薪家庭主户。上至达官显贵,中至文人墨客,下至普通民众,在需求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在房子的购买力、品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简介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目录 > 第十三章 中国房地产刚在哪儿,房子——中国人投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