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濒死的风投,高科技魔力无穷,风险投资前途无量
    第一代第二代工业革命早已没入沉寂,第三代高科技夕阳西下穷途末路,第四代高科技只窥树木不见森林,风险投资(风投)乐极生悲举步维艰。高科技与风投唇齿相依珠联璧合,没有输血泵的风投介入,便没有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中国参与引领世界,离不开引领中国高科技走出“误区”,寻觅新的“生长点”。

    活跃在中国舞台上的风投商或风险投资家,绝大多数都是外国风投公司的驻华机构和子公司。即使是为数不多在中国注册的本土型风投专家,也基本上是来自于硅谷和海外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创业家和投资家,比如北极光的邓锋、赛伯乐的朱敏、金沙江的丁健、青云的叶东等等。

    风险投资四海为家,运作规范大同小异,因为中国风投源于美国风投。中国风投与美国硅谷来往频繁,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实际上,中国真正源自本土的风投家极少,大多数自称为风投的人其实是私募基金投资人和一般投资人;他们大多关注的只是风险低得多的非高科技实业型创业项目或已经成熟需要在上市前临门一脚的投资公司,如连锁火锅城、教育培训、房地产、传媒等行业。但这些都不是风投感兴趣的高科技公司。即使是柳传志旗下的联想创投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他们已从热爱风险的攻击性投机人摇身一变为厌恶风险的保守型投资人。

    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风投项目的目标仍然是纽约或纳斯达克交易市场,各国自己的股市只是第二选择,而中国最好的公司始终期待去美国上市。

    这就是中国风投业的现状。

    当下的风险投资人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风险”二字早已潸然离去。

    如果你是创业人,他们还会游览你精雕细刻的商业计划书和有模有样的样机(Demo)展示,还会聆听你所谓下一代高科技在你手中蓄积待发的自编自演。为显示对你和你的团队的尊重,他们偶尔故作姿态,指点迷津,让你热血沸腾,神魂颠倒。岂不知,这是风险投资产业的一套迷人的鬼把戏,你离他们内定的投资标准和必须的裙带渊源还相差得太远太远。

    可恨的是,他们拉虎皮作大旗,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对水深火热中的创业人穷追猛打,吹毛求疵。既然不投,何必多此一举,不过,请理解,这才是投资人的职业习惯,是投资人对投资项目的第一反应。

    如果你是早期创业人,而不是铁板钉钉、下个月就要震撼上市的明星公司,你就免了吧,不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他们压根儿没有理由投资于你,他们投资于你的概率千分之一都不到,或者说,他们绝不会烧钱于你,烧钱的概率太小了,小得只有飞机失事的百分之几。

    信不信由你。

    中国的风险投资人,无论是国外驻华分支,还是本土主权基金和企业投资机构,即使将他们庞大的资金无畏地倾泻于与高科技毫无渊源的房地产、文化娱乐、火锅连锁店、农产品等急功近利的消费项目,他们也不会对高科技雪中送炭。反正,就是打死不投高科技。

    高科技产业风险太大,更新换代太快、市场竞争太激烈,上市渠道太严苛、正在形成全球风险投资业界的一致呼声。而风投青睐的创投公司不是最新的高科技,而是已经成熟、市场化或产业化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公司。

    没有风险的公司谁不愿投,当所有投资公司都疯狂追逐低风险的创始公司时,实际上风投的日子更难熬,竞争更激烈。

    风投与时俱进,外强内虚,他们对风险的担忧比谁都恐惧,他们承受的压力比谁都艰巨。他们不再被业界称之为风险承受者,而是旱涝保收人,美其名曰私募基金,即用最保守的投资策略,在企业上市前最安全的一刻,用大量金钱换取创业者苦心沥血的成熟果实;然后等到上市锁定期解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简介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目录 > 第五章 濒死的风投,高科技魔力无穷,风险投资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