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中国为什么没有抄底高盛,华尔街水太深,中投前车可鉴
    现代社会是一个离不开资本的世界,是一个透过资本操纵和运行来主导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乃至一切的时代,而资本之王就是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倘若中国有一天参与引领世界,不与高盛缔结连理将无法成为真正左右世界经济命运的局内人,而是永远游离在金融资本舞台的边缘人。

    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由华尔街引爆的次贷危机继而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进入高峰期,包括高盛(Goldman Sacanley)在内的世界金融巨头均遭受重创,跌幅高达75%以上。

    在那一刻,从某种意义上,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的强国之梦呈现百年不遇的最佳时机,紧急出手,直接抄底高盛股权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遗憾的是,我们始终没有走出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简称中投)2007年5月抄底美国黑石基金首战受挫的阴霾,在犹豫彷徨中贻误了战机。

    百年一遇的机遇就这样一逝而过。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言下之意,智慧之人不迷惑,仁德之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而言,是一次百年一遇的出海机会。如果没有这场危机,中国走出去的成本无疑会非常高。

    中国若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间以民营或国营资本的任何形式,在纽约公开或店头交易市场像“股神”巴菲特一样果断出手,那么今天中国极可能是高盛的最大股东。无论其他解释如何,中国的隐性或显性“金融话语权”将得到实质性飙升。

    当时,抄底高盛的时机千载难逢。

    高盛在第一波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差点陷入同行雷曼破产倒闭的难堪境地,无法独善其身。幸亏高盛系统出身并在白宫做官的财长鲍尔森急中生智,临门一脚出手相助,高盛才得以一夜之间改头换面,转为商业银行,绕过一劫。

    作为投资银行,高盛主要从事投资银行和证券业务,并不参与零售性借贷业务。然而,在前几年次贷衍生品盛行的鼎盛时期,高盛作为华尔街一级投行,不可能与次贷“毒药资产”和次优贷“逐渐变质资产”相关的投资组合不沾边。

    次贷危机引爆了第一波金融风暴,金融机构首当其冲,形成打击的震中。高盛的股价顷刻间从2007年的248狂泻至2008年11月的50,接近75%的跌幅令人跌破双眼。数月后,高盛股价直冲云霄,重归180。

    在那一刻,昔日称王称霸金融世界百年的大银行家贝尔(Bear Stearns)、雷曼(Leernational Group)看破红尘后,投身联邦政府,隐姓埋名,皈依佛门。而金融投资巨子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危难中屈尊降贵,无奈中下嫁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改头换面。

    在金融危机的风雨飘摇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行大佬们舍弃了显赫身世,危机中匆忙出逃,一夜间变身商业银行。

    难以置信,高盛王国竟然在风暴中如此不堪一击。

    不过,高盛的综合价值和整体实力不容挑战,在75%的跌幅区间,战略抄底世界上最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并长期持有,对中国跳跃式跨入全球金融中心具有不容置疑的战略意义。在危机的肆虐下,纽约股市已经呈现出不少受金融危机连带影响深跌后理应长期持有的优良企业。于中国而言,拥有高盛一部分资产和股份是明智之策,一旦成功,事半功倍。

    这样的机遇百年不遇,高盛多次逼近目标价位。

    在中国可以抄底的价位上,高盛自2008年10月中旬以来已经多次逼近理想的价位,其中2次进入50美元,无数次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简介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目录 > 第三章 中国为什么没有抄底高盛,华尔街水太深,中投前车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