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家企业的文化苦旅
、改良旗袍、各式袄裙……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服饰文明的多元追求和繁华景象。
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说:“(观察历史)有一个苦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你看举世滔滔,都在做错事情,都在做糊涂事,但是你叫不醒。”这无疑是一种悲剧,对于企业而言,觉醒和文化、品牌等等动人的要素往往也迷失于中途,这和大历史的悲剧分毫不差。但悲剧的另一面,是伤悲的消解作为一个命题永恒存在,总有人在想方设法扭转局面。
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细节都被当做一种文化基因来看待。从旗舰店到目标人群的文化习惯,再到企业自身的博物馆和大学、报纸,一切都说明了这样的命题:一个新的美邦,一个在变革中追寻未来、虚实结合、系统成型、由人到企业的美邦正在浴火重生。
在这种世纪情绪的感召下,2004年前后周成建和美邦的当务之急,就成了留住文化的根基,在旧有的黄历中继承且恪守最真实的精神遗迹。
然而,这还不是终极目标。企业大学,在周成建眼里似乎还应该具备更深远的社会学意义。弥漫中国的教育失败论已经众人皆知,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如此令制造业的从业者们深感纠结。
美特斯邦威的文化苦旅,到了2004年已经开始抽枝发芽,这一切,与经济数据无关,只是一个“裁缝”对服饰文化和产业未来的谨慎描摹。
然而,发达和理性的教育则在于教给人成熟的思辨能力。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的训练,多数校区应该在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就教育他们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而不是刻板单调的授之以鱼。
2005年底,美特斯邦威大学在上海宣告成立,这是第一家以企业名字命名的中国民企大学。开学的第一天,到大学上课的第一批学生是美特斯邦威来自全国的加盟商、供应商和生产商。周成建表示,目前企业实力有限,只能针对内部员工,但实力足够强大后,向社会开放是不可避免的,他的目标就是像许多跨国大公司那样办大学。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济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要将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却面临更多的艰难。
当然,这是一件牵涉到诸多结构因素的极其困难的假想。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给这种假想的实现带来了契机。在没有全球化时,中国人不知道这些,但现在时代变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学校对国民进行的教育是影响深重的一个关键链条。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