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潮叩温州
    未来属于中国吗?《新闻周刊》国际版总编辑法瑞克·扎卡利亚用肯定的语气说:“中国的崛起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经是一个事实。”到2007年年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不出意外地超过德国,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大环境好得是如此的迷离且迷人。

    血脉承袭

    2007年1月,一种名为“熊猫烧香”的电脑病毒开始在网络上疯狂肆虐,让习惯了网络的中国网民饱受惊慌。直至两个月后,病毒始作俑者李俊被捕,其党羽亦随之落网。这个号称中国最大网络犯罪案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互联网的行情在这一年实在算不上好,各大公司都在绞尽脑汁寻求新的增长点,结果堪忧。

    进入公众视野的犯罪分子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身上有着“80后”的标签,还有一项共同特征分外引人注意: 低学历,求职受挫,对社会心怀憎恨。令人遗憾的是,李俊等人的落网除给自身亲友带来羞辱外,并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当时恰逢农历新年,大江南北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电视中反复播放全国各地欢度新春佳节的画面,只是新闻节目中偶尔提及此案,亦被人们视作聊天消遣的花边新闻。

    事后看来,人们一定忽略了些什么。抑或,乐观的大环境让人无暇反思。

    所有的一切都在不约而同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迅猛的态势人所共见。如果把这年算在内,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之快,时间之久,世界范围内属少见。国家财政收入达到史无前例的5万亿元人民币,百姓收入大幅增长,大国崛起呼声愈发强烈,社会图景令人欢欣鼓舞。

    社会气氛中,一位摄影师跑到南中国海的一角——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他用镜头捕捉到浪花拍击岩石的画面,冠以“潮叩中国”的标题,刊登在供职的报社。不曾想,原本普通的照片一炮走红,被各类媒体竞相转载,引出国人对未来的无限希冀与期待……

    不会有太多的人会像温州人那样,对外界的气候是如此的痴迷和在意。

    潮叩中国,何尝不是潮叩温州。只是,在这个寒冷的冬春之交,一向自诩清高的大学毕业生们明显地感到求职受挫与“不受欢迎”。

    招聘会上排起拥挤的长队,互联网上出现名目繁多的求职网站。相关部门解释,就业市场上活跃的本科毕业生高达500万之多,除了少数幸运者,大多数毕业生苦于着落。“没有工作经历”、“缺乏社会经验”是被拒绝的主要原因。不过,作为应届生,这几乎不可避免。

    万般无奈下,一些人走进传销行列,一些人当起啃老族,还有人跑到大城市打零工,对“传菜员”、“面点工”趋之若鹜。最悲哀的是,经过十数载寒窗,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仍旧无法自立,国家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之外,也无任何得力措施。另一个矛盾的现实是,中国经济赖以增长的“人口红利”即将结束,由此导致的劳动力缺口高达1300万。

    郁闷的气氛下,温州春季招聘会如期而至。

    180多家企业推出2000多个具有诱惑力的岗位,海报上打出年薪六位数的信息,吸引各路人才,不乏博士、海归。可是,务实的温州老板并不认学历,反而更看重本事。一家企业负责人对每一位面试者问一个挑剔的问题: 我们公司去年的效益是3000多万元,假如我20万年薪聘用你,你能否在两年时间内提升2/3的产值?

    一样在温州,“大学生做猪倌”激起波澜。

    甘当猪倌的大学生叫陈芝朦,乐清人。一年前,他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进入父亲养猪场帮忙: 每天6点起床,打扫猪场,给猪喂食。两个月后,他学会了小猪育苗、母猪防疫、母猪接生。过了一年,陈芝朦迅速成长为养猪方面的行家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简介 >四海皆商机·温州人的创富史(1978-2010)目录 > 第二十四章 潮叩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