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悲喜交织的故事
院和卫生所也多由民资兴办。以市场经济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资金问题,更使得民间空闲资本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政府和民间的“双赢”。
金温铁路通车、温州大桥建成和市内道路加宽,但出租车供需矛盾却加剧。市里决定“个体化改革”,一次性投放300个经营权,公开拍卖,永久买断。4年来首次拍卖出租车牌照,群情高涨,人人都想分羹于稀缺资源,乃至有人极端地卖掉房产换取车牌。每个牌照20万元的价格起拍,拍卖结束时均价达68.8万元,政府财政净增2亿多元。不久,新增摩托车牌照参与拍卖,所得款项被划拨为市政建设专项资金。
市场经济思维渗入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温州人把拍卖之风发挥得淋漓尽致。歌星刘德华到内地举行个人巡回演唱会,首场演出地点选择温州。
灵光的温州人把演出彻底变成一场商业游戏。坊间流传一个津津乐道的说法: 某老板在天都大酒店为刘德华举行欢迎宴,邀请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来助兴,但预留席位拍卖。利用名人效应,刘德华指定白酒、服装、鲜花。演唱会下来,相关的温州人大发其财。
深得经商之道的温州人利用经济手段调配资源,激活市场,同时使悬而未决的难题一蹴而就。而更有意思的是一位记者竟然从廉政建设的角度指出,温州政府的诸多做法“杜绝黑箱操作产生的随意性和腐败现象”。
无疑,记者的文章将温州政府的所作所为上升到党政建设的高度。这年,中国领导人开始强调加强法治的必要性和惩办腐败官员的重要性。卸任前的一次讲话中,李鹏坦承,贪污腐化、犯罪率上升和环境恶化等是政府工作的严重“缺点和失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对此评价: 北京的官员似乎强烈意识到了腐败现象横行的危险性。
温州又出难题。个体户开业开店,总想请头头脑脑撑撑门面。“大人物”倒大方,应邀赴席者甚多。事情多了,逐渐形成不成文的规矩: 市长剪彩,15万元一刀,副市长10万元一刀,其他领导依次递减。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上面重视,派专案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 不错,有创新,可以继续。原来,所谓的“出面费”剪彩者分文不取,而是直接打入市级财政,存为社会福利事业专项资金,据传仅此一项每年便达数百万之多。
严肃呆板的政坛,温州官员俨然成为经营城市的商人。他们别出心裁的方式引起围观性的瞩目。常理,“富裕起来”的政府本应慷慨大方,花钱如流水。温州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仍安之若素,极其节省节约。各级机关的办公用纸多是双面打印,正面用完接着用反面,甚至贴在信封上标有邮编、地址、单位和姓名的纸条也是两面打过字的“废纸”。
不仅机关单位如此,个体户、大老板也多克勤克俭。东阿外大酒店老板每天凌晨2点自己买菜;一位服装店老板叫清扫工把每天清理的垃圾中的布头拣出来,每月回收废布卖的钱,远超发给清扫工的工资;一家产值5000万元、“家当不小”的皮鞋公司经理亲自到广州的原材料厂谈判,每双鞋成本减少3分钱,虽微薄,仅此一项,该厂每年可节省27万元费用。
温州的经济奇迹让人痴迷不解,一穷二白的个体户创造令人艳羡的财富,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也许就是自上而下开源节流的意识。
说到开源,王荣森不能疏漏。这个温州女人中的佼佼者,在艳阳高照的陕北高原上神情焦灼。前方10多米,起重机声嘶力竭地拖起放下,卡在井中的钢管纹丝不动。有人说,钢管上的“水利锚”被卡住,弄不好整口油井会报废。王荣森脸色瞬间变白。
一年多前,在西安做服装生意的她偶然碰到陕西地质学院一位丢失钱包的老师。她掏钱帮老师渡过难关,为感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