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们又一次把敬佩的目光洒向李金海这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然而又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人。
在当下金钱说了算的潮流里,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者成功几人?本来教学经费就少得可怜,现在又要增加一个特困班,衣食住行学习费用全要无偿供给,僧多粥少,若影响全校的正常运转怎么办?你把全市的优秀苦孩子集中到一起,是不是变相收集高分学生?特困生家庭在北京毕竟是极少数,你这样大呼小叫,什么意思,是不是让人说你想给首都抹黑?
担心的人往往都是最了解李金海的人。他是说一不二的人,一旦决定,则义无反顾,然而这是件容易的事吗?
朋友们都劝,在现今的社会条件和办学条件下,你的想法超前了,或许再等三年五年,到那时没准能行呢?
可是李金海却无论如何也等不及了。
他开始奔走在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和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奔走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每一个人。
李金海自述:
学生的成长是有阶段的。就像庄稼的生长一样,发芽、拔节、抽穗、成熟,都有农时和节气管着,过了农时,就会影响庄稼的产量。学生的世界观形成,主要在初、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比如狼孩,他正在学直立行走的时刻,被狼叼走了两年,他和狼们生活在一起,于是他就具备了狼性,每天爬着行。即使后来他回到了人类世界,因为他过了这个阶段,他仍不能直立行走。
我是赞成希望工程的,但在城市里开展救助特困生的行动,比希望工程的效率更直接,更简洁。来学习的都是中考后挑选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考上了重点中学,却因经济困难而被挡在了校门之外,如果在这个时候施以援手,他们就会知恩图报,谁帮助他他就会跟谁走。党和国家关心他,他就会跟党和国家一条心。这是投入最少,收效甚大的一步棋。在通常情况下,三年之后就可以见分晓,他的思想已基本形成,世界观也基本固定了。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有贫困学校,贫民子弟得到救助也会完成学业。但若是他们想上重点学校则根本不可能。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优越性决定了应该比它们做得好……
李金海四处游说,感动了许多人。区委、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知道广渠门中学要办特困生班,都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一位市委领导还给这个班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宏志班,意味着立宏大志向。由于市领导的全力支持,宏志班终于问世了。
宏志班开学了。
全班共54名学生,清一色的苦孩子。
然而,他们又是多么要强的孩子啊。
他叫田伟,父母离异,母亲郝宝珠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和妹妹被父亲分送给别人领养。姥姥不忍心丢下两个外孙,便把兄妹俩接到家里来。为了能让他们兄妹俩和别人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年迈的姥姥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每天靠扫大街挣钱。然而,就在田伟就要考高中的前两个月,他的妈妈却在精神病院走失,小田伟白天上学,晚上放学后寻找妈妈,几乎跑遍了北京市的大街小巷。他和妹妹含泪起草了寻人启事,找出妈妈的照片复印在上边,一张张地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考前,他只喝一碗棒子面粥,饿着肚子走迸考场,却以642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宏志班……
他叫刘程,母亲程惠华双目失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刘程从两岁起就开始领着母亲上厕所、过马路。从小到大,因为妈妈总拉着他的左手活动,他的胳膊至今向外撇着。他是妈妈的眼睛,他的总往外撇的胳膊就是永远注视着妈妈的不闭的眼睛。
失明的妈妈为了刘程的学习耗尽了心血。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