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使者”的商业巡演
题进行交流……什么样的形式他都尝试过了。他期望这些活动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能够吸引一些仁人志士,一些愿意把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的人参与进来,建立一个有机的生态园,或者其他的什么载体也好,只要这个载体能够让民族文化自己生存、成长,保持自身的特点。
当然,还不止于此。他发现,这个社会还需要一种觉醒的意识。
2008年3月初,陈哲又回了一趟玉狮场。他发现,如果外界的力量再不提供适当而有力的帮助,那么这个村庄这一年很可能开始砍树。此前,这个村庄为了避免大树被砍,宁可拒绝修路,宁可生活在贫困中。
“其实道路只是一个象征,假如这个村庄有保护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身边有千万条高速公路也能相安无事;如果他们无法保护自己,那么即使层层封锁也挡不住自然的破坏和人心的损伤。因此,‘土风计划’要做的就是在开放的环境下保护文化,就像大树,就像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是在自然的风雨中传承。”
于是,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土风计划”与多家环保组织、搜狐公司共同发出了“留住美好大树”倡议书,号召人们从这个春天开始,不要只顾埋头种树,而是要有意识地“先保护好长在中国大地上的天然林”。
陈哲希望整个社会能有一种觉醒的意识,能够接收到他所传达的这种活动的信息,去思考应该怎么样帮助、支持民族文化和生态系统。他希望的境界是这样的:村里的事情村里办,民族的事情民族办,社会的事情社会办,传承的事情咱们大家合着办,这就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一起加入。
如今,专家、媒体、政府、非政府机构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了村寨的表演,也觉得陈哲做的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现在“土风计划”的经费来自社会上大大小小机构的资助。
陈哲的“土风计划”涉及的不只一个普米族,还有其他若干少数民族。他深入黔南自治州荔波县永康乡德门村水族村寨、翁昂乡布依族村寨和瑶麓乡瑶族村寨,以及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采风,登门拜访当地民间老艺人、老歌师,收集原生态服饰、语言、歌曲等,尤其对当地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浓郁的民风民俗颇为感兴趣。
如果说创作《黄土高坡》是陈哲原生态音乐创作跨越时空的引子,那么回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会欣然发现,这时的主流社会已经渐渐产生了这样的自觉意识,那就是寻找本土,近些年原生态作品的出现表现了一个转型的趋势。全球流行音乐都面临着强势流行文化的同化,多元化的声音在流行音乐创作界时常能听到,不少当今的华语创作人都在试图在自己的音乐中加上某些本土的符号。我们欣喜地发现,这其中陈哲的功劳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