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不断的变化
国使领馆前,强烈抗议美国暴行。然而“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捍卫主权,还我使馆”等代表中国人民心声的标语口号似乎没有打动美国政府及北约成员国。
克林顿在公开场合保持沉默,英国首相布莱尔轻描淡写地说: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北约发言人谢伊则对中国记者声称:北约的打击是合法的。
美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培根大谈美国军队拥有最好的飞行员和武器系统,拥有精确的指挥和优良的训练,而结论是“战斗造成意外是难免的”。
美国媒体刚开始保持了一种沉默,随后则开始大力报道中国人民的游行示威,并对美国在华人员的安全表示“合理的担忧”。此时,公理和正义似乎既没有盘旋在贝尔格莱德(那里只有北约的飞机和炸弹),也没能在华盛顿发出声音(那里只有轻佻的发言人和仿佛患了后现代失语症的新闻媒体)。
面对中方提出的强烈要求,5月14日,克林顿向江泽民表示“由衷的道歉”。年底,美国政府向中国支付2800万美元的赔偿,此前,美方向伤亡人员支付450万美元的赔偿金。
这一在人类外交史上罕见的恶性事件以及中国人民的愤怒似乎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深刻反思,一切又回到原点。一年后,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论调再次冲击着美国人民的视听。
2000年,“中国崩溃论”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一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斯基先后发表《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出了什么问题》、《中国的GDP统计:该被警告?》,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2002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的主编斯塔德维尔在其出版的《中国梦》一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4月1日,《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而《中国即将崩溃》把这种论调推向了高潮。
到底是崩溃还是威胁?在这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措辞中,龙安志感到深深的失望:
“其实外国主流媒体基本上不知道中国的改革跟变化是什么样的。在90年代开始有崩溃论,就是谈中国肯定会崩溃的。但是我觉得不可能,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比较清楚,所以我主编了一本书,叫《中国的世纪》。”
龙安志认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可能是中国的世纪。
2001年3月16日,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龙安志。龙安志把《中国的世纪》的中文版和英文版送给朱总理。
对于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几代中国领导人,龙安志非常佩服。中国坚持按照自己的实际和文化传统走了自己的路。中国发展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不只属于中国。
彭定康在2004年写道:“在20世纪最好的20年里,中国赤贫人口减少了2.2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马可·波罗行纪》里旁注‘不计其数的贸易’,中国的情况一直如此。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中国共产党将当代中国实践与时代形势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更大的飞跃。人们在为此赞叹的时候,仿佛又看到了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
2008年,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龙安志说:
“中国领导人应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用10年时间,从完全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从1992年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到2002年中国加入tO,10年时间完成。而且政治很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这个事情太难了,大部分国家是做不到的,但是中国做到了。”
2002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