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燃烧的黑土地
援兵一到就开始选伏击地形。
关家小铺两山夹一“沟”,这个“沟”就是公路,从打伏击来看,还算理想。在其前方不远处,有个叫狼窝圈的洼地(听这名字着实生猛),正在半山腰,放一个连进去正好,作为伏击主力的8连就埋伏在这里。公路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东山和西山,可安排另外的两个连:9连和补充连。
万事俱备,只等急着要赶回家去的上田来报到了。
过来帮忙的东北军官兵一个个摩拳擦掌,想想前面的兄弟把鬼子打得哭爹喊娘,咱们这些正规军人要再不打漂亮一点,以后真得戴墨镜出门了,怕人在大街上认出来啊。
但是预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很多差距的。
在一次次挫折面前,极少有人会无动于衷,用一个术语来讲,就是至少得“反思”一下。上田中佐也是如此。
第一次没探路,很惨;第二次亲自探路,更惨;这一次他学精明了,懂得了投资才有产出的道理,所以咬咬牙,掏了点钱在当地找了一个人(只要舍得花银子,汉奸不愁没有),让他化装成走亲戚的模样,到关家小铺一带进行侦察。
由于正规部队从绥芬河远道而来,一看就风尘仆仆,所以阵地布防的情况很快就被这家伙发现了。
对于伏击部队来说,这是一个足以致命的变化。
凌晨,当李延禄看到正面公路上驶来数十辆日军大卡车时,他也同时接到报告,东、西山出现数股日军,已经对伏击阵地形成了三面包围。
显然,上田支队已完全掌握伏兵的作战部署,伏击战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阵地战。
设伏的东北军有300人,日军也有300人,数量上差不多,但日军有备而来,在战斗素质和火力配备上也要强于前者,这样一来,李延禄这边就被动了。
东山、西山危在旦夕,正面日军也已冲到狼窝圈面前,如果8连稍有畏惧或后退,伏兵无疑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好个张宪霆,不愧子龙之名,带领所部誓死不退。在身负三处重创、血染征袍,且手枪子弹已打光的情况下,他捡起战死者的长枪,与鬼子兵展开肉搏。
坚持带来了希望。就在官兵陷入苦战之时,原驻林口的救国军主力此时正好赶到,这才把不利的战局扭转过来。
眼见不妙,上田赶紧脚底抹油,率部沿公路向海林方向溜走了。
李延禄的设想落空了,本来他是要在关家小铺这里把上田支队给包圆的。虽然这一仗日军也被打死打伤百人之多,但伏军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共有107人阵亡。
这些部队可都是“借”来的,“借”之前也没跟人家张治邦说这仗会打得如此惨烈,只说是伏击。伏击嘛,总是自己占便宜,对方吃亏。
更让李延禄懊恼和惋惜的是,被张治邦称为“赵子龙”的爱将张宪霆也在这107人之中——这位张兄,我老是把他的名字想象成中张宪和岳霆的结合体,端的是员猛将。
虽然都是为国牺牲,张治邦本人也不会说什么,但这人情可欠大了。
不行,非得找人补一补不可。
找补的这位,当然还是老冤家上田。
上田不是已经跑到海林坐火车去了吗?
别说坐火车,就是乘飞机也得把你给扒拉下来,谁让你惹我的呢。
跟在上田屁股后面追到海林当然不可能,不过李延禄自有办法。
你不是要从铁路上过吗,我找铁道游击队!
那地方也有铁道游击队?
有啊,比老北风的辽南义勇军还正宗呢,人家都清一色地当过铁路工人,而且也属我党武装,真正称得上是微山湖那一支的东北师兄。
铁道游击队接到命令后,连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