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最激烈的战斗
学校定位差不多且名气很大的,也有一个,那就是保定军校,它才是以培养中高层军官为宗旨的。

    既然培养的是最基层干部,要的人多,自然就不可能百里挑一了。就拿把关还算是比较严的第1期来说吧,1200人报名,最后正式录取350人,备用120人(实际也是录取了),加起来接近500人,录取比例在40%左右,也就是说,两三个人里面就能录取一个。

    兄弟是扩招前参加的高考,那时据说是10∶1,现在不知道是多少了。但我敢肯定,单从比例而言,肯定低于当年的黄埔入学考试。

    正因为要求不是很高,入选标准也就随行就市,既不会查你是否根正苗红,也不会把你考得抓耳挠腮、满头大汗。简单点说,只要你是年满18岁的男青年(后来也招过一期女兵,赵一曼就是那一期的),不是文盲,基本貌端,又没误了考期,一般都能OK。

    在黄埔1期生里面有几个人差点没被录取,但问题都不是出在考试成绩本身:

    胡宗南是人家嫌他个儿矮,杜聿明是报考时间过了,宋希濂是年龄不到(只有17岁)。

    所以我比较难理解里面,轮到“孙红雷”参加考试时,怎么搞得那么隆重,看上去就跟选秀一样。要不是孙同志在个人才艺表演中露了一手绘图的绝活,似乎连入选都难了。

    导演啊,英雄出世前来个“晴天霹雳一声响”有时确实也是必要的,可这真的跟黄埔资格考试无关。

    由于学校主要培养的是连排长,教的课自然也是连排长应知应会ABC,都是步兵训练作战中要用到的一些常识性东西。比如如何整队、怎么抬腿(《步兵操典》);如何持枪、怎么瞄准(《兵器学》);如何画图、怎么看天(《地形学》);如何进攻、怎么演练(《战术学》)。

    当然了,你要真把这些东西琢磨深、领会透,倒也不错,问题是一是没那么多的时间,二是找不到合适的教员。

    先行者当初建这所军校,就是要准备马上拿去派用场的,所以实际上办的是速成班。

    本来3年的课程,硬被像压缩饼干一样挤成了6个月,中间还得去掉学政治的时间,碰上前线吃紧,临时拉上去顶杠是常事,所以满打满算,能有3个月学军事就不错了。

    3个月是什么概念?

    现在的新兵训练差不多就是3个月。

    第一期学生更好,上场打仗时连毕业证都没来得及拿,打到第二年开春才想起来要补发。

    当然,这样对学生而言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永远不会有“毕业等于失业”的情况发生了。

    大家都知道,学校成绩好不好,师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

    老蒋做校长时就很为此而头疼,因为学生好招,老师难找。

    你找武秀才武举人吧,这些人大多只会纸上谈兵,就连出过国上过军校的那拨人里面,老实说,也没多少有真材实料的,回国后从没上过战场的大有人在。

    丘八大老粗里面倒有些会打仗的,但这些人又大多识不了几个字,别说教学生了,囫囵话都说不全。

    早先还有个苏联军事顾问团,可以顾问教老师,老师再教学生,后来国共闹分裂,就只好纯靠本土教官们自己努力了。

    看看黄埔老师的名单:总教官何应钦,教育长张治中,以及下面那些大大小小的军事教官,从他们本身的军事造诣和成就来说,也不是很高。但是没办法,矮子里面拔将军,这就算当时能挑出来的最佳组合了。

    在黄埔军校举办首期开学典礼时,党内大佬胡汉民曾有八个字的喷饭讲话,叫做:三味煮鸡,萝卜大葱。

    下面的学生都以为胡老是在介绍广东菜谱(粤菜在国内菜谱中算是自成一派),其实是他的广东味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2·烽火大地目录 > 第二章 最激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