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烽火中东路
把苏联远东军司令库比谢夫干得没了脾气的就是梁忠甲。

    然而他们猛则猛矣,也只能担负一方之责。由于缺少将帅进行全面筹划,对手又是加伦这样的苏联名将,失败从一开始就无可避免。

    加伦的打法和切列潘诺夫没有二致:抄袭海拉尔,把“三点一线”全部包起来,然后一块一块吃掉。

    这就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思路,气势恢宏,果敢有效。

    但是斯大林却另有考虑。

    抄袭后路,这个打法很精妙,但是不要从海拉尔抄,那样可能超出部队的能力。

    “超出能力”只是一个说法,实际上它体现了一个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区别——当时斯大林仍然把握着作战的分寸,那就是不能玩得太过火,要尽可能在边境上解决问题。

    这样加伦就把抄袭的点放在了满洲里侧后的扎赉诺尔。

    民国十八年(1929年)11月17日夜,在东战场已经取得完胜的当天,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境,在坦克和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首先将满洲里和扎赉诺尔一刀斩断,之后又切断了扎赉诺尔和海拉尔的联系。

    这一出手,“三点一线”里面的线已经断开,三点真正成了三个孤立的点,而扎赉诺尔遂成苏军重点进攻的孤岛。

    加伦深知扎赉诺尔在此战中的分量,因此把所能调动的大部分兵力都投入进来,集中两个步兵师约2万之众进行攻击。

    韩光第的部队比梁忠甲还少,只有7千人,且飞机坦克这些都没有。然知势不可为而犹不屈者,勇士也。战前一天,韩光第已有预感,他在给其兄长的家信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敌来时,惟有拼此满腔热血以赴之。

    加伦是准备当天就结束战斗的,但一直打到晚上,苏军又是开炮,又是侧击,以人数和武器的优势,不仅未能打开缺口,还遭遇了对方的反冲锋。

    这是让加伦大跌眼镜的一天。虽然中方伤亡200人,可苏军也伤亡了70人,其中甚至包括一个获得过两枚红旗勋章的骑兵连长,创下了中苏之战以来苏军损失的最高纪录。

    加伦不得不进行调整,决定更充分地发挥“钢铁部队”的作用。

    天一亮,飞机先来。

    中国守军连苏军的脸都没看到,就蒙受了惨重损失,然而无一人退缩。

    接着,大炮猛轰。

    这一次连民用目标都遭了殃,票车被炸毁,“乘客商民亦死伤甚多”,守军当然伤亡更大,但在苏军冲上来时,仍“死力奋战”。

    见前面形势危急,韩光第带上卫队冲上第一线,并且亲自端了一挺手提机枪向敌扫射,以身先士卒的勇气,保证了部队仍能战斗不息(“喊杀之声,闻于数里”)。

    苏军除了大炮飞机以外,坦克也是东北军比较难抵御的。

    手榴弹炸不了,子弹打不进,一个连长不顾危险,干脆爬上坦克,揭开盖子,用手枪干掉了坦克手,而他自己也被后面的枪弹击落。

    打到傍晚,加伦把预备队都投了上来,尽全力一击(“敌众势猛,弹如雨注”)。

    韩光第左臂受创,至为重要的车站被苏军占领,但仍带伤力战。

    团长张季英见大势已去,问他还有什么办法。韩光第看了他一眼:我的办法只有一个——誓与此土共存亡。

    其实韩光第是有脱身机会的。

    副官劝他后撤,至少不要以旅长之身在前线这样玩命厮杀。

    韩光第悲痛地说,我一个旅都快打完了,弟兄们都死了,我怎么能够自己一个人逃跑呢(“全军将没,忍自退乎?”)。

    话刚说完,苏军又冲了过来,韩光第奋身而起,大呼杀敌,最后中弹倒地,以身殉国。

    有怎样的旅长,必有怎样的团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简介 >正面抗日战场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目录 > 第六章 烽火中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