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财务挂账:狮子滚雪球,越滚越大
和议价经营实现的利润2.55亿元抵顶后,国家净补贴21.51亿元。

    在此期间,国家财政预算和企业财务,都是把粮油超购加价款和提高粮油统购价格而增加的政策性支出作为企业亏损处理,没有同企业正常经营与实现的盈利划分开来分别报账。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助长了这些企业不讲核算,开支大手大脚;二是有些企业即使主观很努力,经营管理很好也是亏损,政策性支出掩盖了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以至出现“只抓购、销、调,不管赔多少”的错误认识。这便是政企不分的弊端。事上,除了一部分政策性亏损是粮食系统无法解决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亏损属于企业内部经营出现的亏损,只要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就完全能减少相当一部分的亏损。1977年粮食系统开展强化管理、增收节支的活动,结果到1978年,年亏损额下降到32亿元,1977年、1978年两年共扭亏20亿元,其中13亿元就完全是改善经营管理和增收节支而减少的亏损。但后来我们没有认真总结经验,加上不敢触及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购销价格倒挂现象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倒挂比例越来越大,以至国有粮食系统亏损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

    1979年至1984年的6年里,粮油购销价格全面倒挂,加上购销业务不断扩大,超购比重相应增大,粮油价格倒挂补贴和经营费用以及超购加价等支出越来越多,粮食系统亏损日趋严重,粮油补贴居高不下。1992年全国国有粮食系统亏损230.17亿元,1996年亏损380亿元,1997年亏损480亿元,而1998年仅第一季度就亏损了270亿元。三年粮食丰收,三年粮食企业亏损,并且越是产粮区亏损问题越严重。1997年,湖北粮食系统贷款余额为320亿元,当年亏损37.23亿元,成为国有粮食企业的沉重负担,导致整个粮食系统的循环不畅。

    如果把所有的亏损都记在粮食系统身上,显然是有失公正的,而把所有的亏损都放在政策性亏损的篮子里,也是不符合事实的。那么到底哪些是粮食系统的经营性亏损,哪些是国家的政策性亏损呢?到底谁亏得多谁亏得少呢?这在过去一直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这不怪财务人员做账不清,也不能怪财政监督不严,粮食流通体制里的政企不分注定了这是一笔扯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

    至今为止,我国的国有粮食系统仍然集三种行为于一身:一是宏观调控功能,二是福利功能,三是经营功能。其中宏观调控功能和福利功能属于政府行为,而经营功能属于企业行为。这也就是说,粮食系统既是政府管理部门也是企业经营单位。这种政企不分的状况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完成了政企分开的改革,但惟有国有粮食系统仍然保持着这种“官不官,商不商”的身份。因此有人把国有粮食系统称为中国改革20年来计划经济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堡垒,它本身保留的计划经济特殊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互撞击,从而暴露出许多弊端与缺陷。企业行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政府行为又要求粮食部门以维持粮食的有效供给为目标,二者混在一起,从经营的角度上看,高政策性捆住了粮食系统的手脚,无法自主开展经营;而从管理的角度上看,盈利性又影响了政府行为的实施,两方面都要兼顾,结果往往是两方面都受到影响。

    这种既要管理又要经营的体制,必然带来职责不明、权益不清的情况,亏损挂账便是其中最直接的后果。由于国有粮食系统担负着为国家收、销、存、调粮食的任务,其中因政策因素,必然出现一部分亏损,这就是所谓的“政策性亏损”;而粮食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经营实体,在其经营中必然出现有盈有亏的现象,这便是所谓“经营性亏损”。虽然名字有两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简介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目录 > 二、财务挂账:狮子滚雪球,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