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犹抱琵琶半遮面
门和一些地方领导在思想上认识不清,在行动上方向不明,加上准备不充分,措施不配套,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一场全国性的粮食涨价风潮。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上。一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什么都要放开,让市场去调节,国家不要去干预。生猪放开了,我们没有出问题,鸡蛋放开了,也运行得比较好,蔬菜放开了,也是量增价稳。粮食难道就不能放开?我国已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了,当然不能容许这最具计划经济特色的粮食统购统销存在。

    想法似乎很有道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粮食绝不是一件普通的商品,而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世界上市场经济体制相当发达与完善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没有彻底放开粮食,原因就在于一个国家如果放弃了对粮食市场的管理与控制,就难以有效地调节粮食的供需平衡,保持社会的稳定。何况我们还是一个人多地少、粮食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的不发达国家呢?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差。一时间,粮食生产受到排挤,粮食种植面积迅速下滑,粮食购销不被重视,国家掌握的粮源严重不足……于是,就在粮食大丰收的1993年,我们的粮食出了问题。我们不知道这是不幸还是幸运。说其不幸,在粮食丰收、库存充盈的情况下竟发生了粮食波动,可见我国的粮食市场是如何的脆弱;说其幸运,假如不是在粮食丰收年而是灾害年,假如不是在国家粮食库存较多的时候而是国家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这次风波,我们不知道结局会是什么样子,想必我们不会有如此轻松。

    事实上,早在广东放开粮食经营后,就已经显示出一些不好的苗头,但未引起我们的重视。当时,广东的粮食经营放开后,一是粮食生产连续下滑,1993年与1991年相比,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减少803万亩,下滑14.2%,粮食总产量减少24.4亿公斤,下滑13%。二是掌握粮源缺少有效的手段,各方面对粮食定购任务观念淡化,收购合同缺乏约束力,公粮征收政策不落实,市场粮食被私营粮贩抢走,国有粮食部门收购量大幅度下降。1992年,广东省仅收购粮食16亿公斤,比1991年减少61%,1993年经过努力也只收购23亿公斤,仍比1991年减少44%。三是市场管理无序,基本上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无证经营比比皆是,粮食批发商林立,规范化的粮食批发市场没有几家,没有一个完整的粮食市场管理法规,致使一些私营粮贩故意哄抬粮价。四是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地位削弱,放开经营前,全省国有粮食部门市场占有率达80%,放开经营后,1992年降至65%,1993年也只占68%。

    对于广东等先走一步的地方的经验与教训没有认真总结,便匆匆忙忙地推出了这项粮食收购、经营与供应的“三放开”改革,其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未获成功。原设想在价格放开以后,粮食购销基本上就如同其它已经放开的农副产品一样,在价格上主要由市场决定,政府给以指导性管理即可,没有想到价格会如此暴涨,以致引发一次物价全面上涨的严重通货膨胀。原设想粮食经营的财政补贴可以很快取消,历史挂账可以慢慢消化,但运行的结果,因为销售限价、资金运转及储备方面的问题,财政补贴及银行挂账仍居高不下。

    从1993年的粮食风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粮食市场发生巨大波动,很大程度上还不是出在粮食生产上,而是流通体制上。继续沿习传统的粮食统购统销体制显然行不通了,而以走向市场的名义一放了之也是不现实的。1993年以来的粮食大波动,不是粮食“少”了价格上涨,而是粮食“多”了价格也涨。粮价变动的实质是国家、经营者、消费者利益结构的调整,促使购销价格一步放开的原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简介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目录 > 三、犹抱琵琶半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