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不要紧,反正政治上占了上风。写完后,马上要秘书将报告发出。15日一早,毛泽东的批示传到体委:“照办。我队应去,并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3月28日至4月7日,中国乒乓球队如期赴日参赛,“宝刀”不老的中国男女队员一举荣获4项冠军,其锐气不减当年。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国运动员还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运动员进行了友好接触,表现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风貌。由此,在日参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向中方提出了访华的请求。

    4月3日,外交部、国家体委就美国队访华问题写报告给周恩来,认为目前时机“还不成熟”。第二天,周恩来将报告送毛泽东审批。经过反复考虑,毛泽东在7日作出邀请美队访华的决定。周恩来立刻告诉外交部电话通知在日本的中国代表团,正式向美方发出邀请。当中国代表团负责人在名古屋宣布这一富有象征性含义的消息后,立刻引起轰动,日本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登出消息,报道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周恩来兴奋地在转给毛泽东的一份报告上写道:“电话传过去后,名古屋盛传这一震动世界的消息,超过31届国际比赛的消息。”当晚,周恩来兴奋地向出席全国旅游和援外工作会议的代表宣布:“从今天起,我们展开了新的外交攻势,首先从中国乒乓球队开始。……”

    消息也很快传到美国白宫。中方导演的“乒乓外交”的杰作,令白宫的主人钦佩不已。尼克松后来承认:这是以美方“完全没有料到的方式出现了一个突破”。

    一周以后,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刚刚来到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他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会见中,美国队员格伦·科恩向周恩来询问他对美国青年中流行的“嬉皮士”的看法。周恩来坦诚地回答:“现在世界青年对现状有点不满,想寻求真理。青年思想波动时会表现为各种形式。但各种表现形式不一定都是成熟的或固定的。”“按照人类发展来看,一个普遍真理最后总要被人们去认识的,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我们赞成任何青年都有这种探讨的要求,这是好事。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但是有一点,总要找到大多数人的共同性,这就可以使人类的大多数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得到幸福。”

    作为东方大国的总理,周恩来的好客、谦逊和睿智的风度,给第一次来到这块被认为是“神秘国土”的美国人以良好、深刻的印象,并引起全世界舆论的关注。

    “乒乓外交”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戏剧性效果,加快了实现中美高级接触的进程。

    (三)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4月21日,周恩来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向美国政府递交《周恩来总理给尼克松总统的口信》:“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两国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

    4月底,尼克松获悉《口信》后,先以口头方式回复中方,表示接受邀请。5月17日,美方又通过巴基斯坦驻美大使正式答复中方:尼克松总统“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进行认真交谈,双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主要关心的问题”。并提议:“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后来中国。”

    尽管美方仍在回避中美会谈的关键问题——台湾问题,但它明白这个问题在会谈时是无法回避的,并在来华的具体日程中做了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简介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目录 > 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