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经过8年的流离颠沛的逃亡生活,西南联大终于成为了历史。8年来,叶企孙经历过多少迷茫多少快乐多少痛苦,现在就要离它而去了。面对昆明的青山绿水、风物人情,叶企孙心里涌起无限依依惜别之情。

    受梅贻琦校长之托,叶企孙仍负责清华的仪器图书搬运工作。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已汗牛充栋,而且品种繁多,有许多还是国内外少有的孤本善本,如《法兰西科学院院报》、《德国物理学时报》、《英国皇家学会会刊》等等,都是非常少见的科技文献。为了这些宝贝,叶企孙在清华南撤时就曾亲自组织搬运。在日寇步步紧逼,交通困难的情况下,叶企孙和他的同事克服一切困难,将这些书籍装载四五百箱,运至重庆,为了防止落入日本鬼子魔掌,藏在重庆市内的一个山洞里。尽管经过了8年的战火洗礼,清华图书也不曾丢失一本。这些图书见证了中国8年来的硝烟烽火,见证了清华人为祖国的复兴勤奋苦读的日日夜夜,它们是清华人的魂啊!这里面包含着太多清华人的希望和艰辛!为了把这些书完好地运回去,叶企孙事必躬亲,小心谨慎,大到制订起运日程,小到装箱打包,连每个箱包的内容也必一一记录。有一个请来负责托运的小工,见这么一个面容清瘦,一身灰布衣衫的老人每天亲临现场,组织托运,甚是好奇。他悄悄地问旁边的人,此人是谁?当得知是大名鼎鼎的叶企孙时,不由得连连向叶企孙鞠躬致敬。

    终于回到清华园了。

    叶企孙站在清华大学门口,凝望着这熟悉的一切,禁不住心潮澎湃。自从他13岁走进清华,此生就注定要与清华相伴了。8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全校南撤,有人悲观地认为这将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就像宋人南迁西湖畔,只有梦中忆中原了。但叶企孙却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一定能回清华园,就是在昆明的这些年,他意识里也从没离开过清华园。今天,多次的梦中情节终于变成了现实。叶企孙一步步感受着清华园的亲切和温情,感受着它独特的气味和芬芳。他有些激动,泪水湿润了双眼,8年了,清华园,别来无恙乎?

    那是北院七号吧,是我的家吗?叶企孙站在自己当年的院落,看着已经显得有些破败的窗棂门廊,心中竟生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他不敢打开房门,不敢碰触这房间的一桌一椅,不敢抚摸门前的老树,不敢聆听来自风的声音……那是在他心底封存8年的风景啊,那里有学生大缜的影子!

    那是叶企孙心中永远的痛!

    1947年8月,叶企孙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长。由于吴有训调离清华,赴东南大学任校长,叶企孙接替吴有训续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1948年的春天,叶企孙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但这并不能带给他任何喜悦。抗战胜利后,久盼的和平并没有如愿降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中国人民又经历了漫长的3年内战。面对白云苍狗般变化多端的时事,面对多灾多难的人民,叶企孙无可奈何,他把自己锁定在清华园这片土地上。他认定了一个死理,一个国家无论怎样变化,总是需要人才的。

    1948年9月,叶企孙出席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会议,并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三届评议员。这次会议不久,时局急转直下。蒋介石在大势已去之后,不得不做好了逃往台湾的准备。他在抢运中国大陆黄金储备的同时,又制订了抢运大陆人才、轰炸大陆重要工业设施等计划……他要把一个千疮百孔、一贫如洗、人才凋零、百业俱废的大陆留给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迁台名单中,叶企孙也赫然在列。

    1948年12月,梅贻琦向叶企孙探询他的去留问题,叶企孙说,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过去这样,以后也会保持这一传统。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