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的班车,不失时机地培养出我们自己的航空航天人才。

    叶企孙的这一急就章多年后获得了一个连他也意想不到的回报——中国因此获得了一个自己的航空航天的时代。

    从1933年之后,每年都有至少1名航空门公费留学生的名额。

    1934年第二届公费留学生中,有钱学森和赵九章。他们的留美专业都和天空有关,一个是航空,一个是高空气象……

    叶企孙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而他们给了中国一个时代。

    由于清华大学的未雨绸缪,中国航空建设在初始阶段曾经获得过骄人的成绩。

    南昌航空大风洞就是一例。

    风洞是飞机实验和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清华大学第一个风洞是王士倬教授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这个风洞仅5英尺口径,于1935年4月完成。尽管是个很小的风洞,但却为中国培养出许多有名的专家和学者。钱学森考取公费留学生后,遵照叶企孙的安排,在王士倬教授指导下补修专业,许多实验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的师资当时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任教的王士倬、冯桂连都是清华学校毕业生,又先后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修航空工程,获硕士学位。1936年2月,美国航空专家华敦德由著名的航空界权威、有“超音速时代之父”之称的美国学者冯·卡门推荐到清华任教,使清华航空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大加强。冯·卡门曾于1929年访问过清华大学,并建议罗家伦开设航空工程课程,但罗家伦没有听取这个美国大叔的意见。梅贻琦长校筹建工学院时曾致信冯·卡门,请他代聘航空方面的专家,于是,冯·卡门便热切地回应了梅贻琦的请求。

    在华敦德的指导下,清华大学又相继建造了两个风洞,其中就有南昌大风洞。

    南昌大风洞将要建成时,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邀请冯·卡门来检查指导。

    关于南昌大风洞,多年之后冯·卡门在自己的传记里透露了与它有关的细节——

    我在1937年夏天到南昌时,这座风洞已快完工了——正在灌浆,风叶已订购,平衡设备已完工了。这座风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洞之一,比加州理工学院的要大50%。

    现在日本领先,中国落后了,中国人想以同样的方法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他们恭请我这个中国的荣誉顾问就中国航空研究的长程展望发表意见,我现在的任务变成如何说服蒋介石和蒋夫人怎么做最有效。当时蒋夫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这次任务执行得顺利愉快,7月6日我们到了北平,在北京饭店顶楼和军方高级将领及清华方面的主要人物开会。临走,他们告诉我将邀请我与空军将领会商,同时将安排晋谒蒋氏伉俪……

    在北平住了一天,7日我们搭津浦路特别快车南下南京,应邀去了空军军官学校并参观了其他航空研究设施,这些设施十分隐秘,外面世界没人知道……最后我们到达浦口,乘渡船过江到南京,先休息了一晚,次晨见到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将军。星期六会议后,我们飞到南昌,中国空军司令部的所在地。在这里,我们得以参观这个准备抗日的核心武器基地……我看到了意大利人为中国建的工厂,已开始生产意式飞机……

    中国之行的高潮,是和蒋介石夫妇共进午餐,地点在扬子江畔的牯岭。饭后,话题谈到航空研究,蒋夫人以空军总戎的身份委婉地问我:“大师面前容我不耻下问,请解释一下风洞。”我用尽平生之力,为她解释,我提到飞机和气流间的相对运动,实验室的风洞如何模拟飞机在天上的实况,她很注意用心听讲。

    我讲完之后,她笑道:“我并不完全懂您的意思,但由您阁下对风洞解释的热诚以及认真的态度来看,我想它十分重要,就这样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