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二四章 迁徙路(六)
以为常、理所当然了。

    交皇粮,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为什么要交皇粮?

    因为要交皇粮啊,所以要交皇粮。

    私塾先生想了想,说道:“这事,我相信。其实,我是盼着这里交皇粮的。倒不是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要说起来,交皇粮未必是件坏事。”

    “你得知道,这里交皇粮,意味着这里的学生,就有资格科举、考实学、进国子监、甚至中举人考状元。”

    “我怕的就是,这里不交皇粮,朝廷只把这里做羁縻地。亦或者,只是为了迁民有个去处,而不是只能做流民饿死。”

    “真要那样……并不是好事。正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出人头地的事,前提就得是朝廷真把这里看成天朝内地。”

    “你看我,读过几年书、教的十几年开蒙,也被迁到这里。总归,朝廷还是希望这里的百姓,不忘万里之外,亦要书同文、车同轨、乃至大义隔海而相同。”

    “识字,总是好的。即便说将来这里举人名额不多,可我想着,读书识字总不是坏事。”

    “我不种地,但我教书,故而一些事,你们未必看得清,我却多少看的明白一些。”

    “朝廷让这里行八一税,其意便有复‘周礼、学校’之想。”

    “以往各地书院、州县学堂、义学等,何以维系?靠的是学田。”

    “学田免税少赋,租佃出去,以租子助学。”

    “而如今,朝廷在这里,是要行学校制的。不再允许有免税的学田,而是从皇粮八一税里拨出来办学。”

    “这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就算有学田,你会来租佃吗?既是这样,那么就从根上断掉。”

    “依我看,这是好事。”

    “而且,也足见朝廷并不想将这里做羁縻地,而是欲为直辖郡县地。否则的话……若只是为了迁人过来,我这等人,那便不必来的,来了也是浪费朝廷钱财。”

    “若只为迁民而解黄河之困,何必还要征税、办学,甚至连我这种教书的也要占船上位子给送来?”

    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视角。

    自耕农的视角,和跑到这里继续当教书先生的视角,自是不同的。

    私塾先生是秀才,但也就是秀才而已。

    范进没中举之前,也是秀才。

    大明晚期,顾炎武就感叹生员都大几十万了。到大顺,生员百万亦差不多。

    私塾先生这种秀才,在大顺内部很是普遍。

    这种普遍,指的是他们并不脱产。

    教书开蒙,也是劳动,也不是脱产。

    而只要不脱产,那么就不至于变成脑子不好使的人。

    脱产,使人魔怔。

    劳动,让人清醒。

    私塾先生既参与社会劳动,又读过书,多多少少还是能分清“学田助学”和“中央拨款建学校”的区别。

    虽然,在大顺,后者一般是“复古派儒生”最爱念叨的:学校、六官、周礼、拨款、十税一等等。

    也虽然,王家庄的私塾先生和复古派儒生八竿子打不着。

    到相对而言,他还是更喜欢中央征税拨款办学校的“复古”模式,而不喜欢“学田租佃租子助学”的模式。

    他既进过学,多少也知道免赋少税的学田,里面有多少弯弯绕。

    学田始于北宋,发扬于蒙元。

    亦相当于朝廷直接拨生产资料给学校,学校作为地主,收佃户租子,维系学校运转、补助求学学生。

    官方支持的学田,所能享受到学田租子福利的,得是秀才级别的。若不进学,官方学田和你基本没啥关系。进学之后,各种补助,多从学田里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新顺1730简介 >新顺1730目录 > 第二二四章 迁徙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