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要防止特殊化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参加周恩来吊唁活动的亲属们,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邓颖超同志传达的周恩来总理对亲属的遗言:任何时候都要防止特殊化。千万记住,不要因为是亲属,而在革命征途上搞特殊化!参加这次会议的亲属们,噙着眼泪,泣不成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谆谆教诲的一幕幕往事,立刻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周尔辉是周恩来八婶母的孙子,他的父亲周恩硕被日本鬼子和汉奸杀害。解放初期,家境十分穷困。周恩来就让这个侄儿在他身边读书,从自己的工资中支付他的生活费和学费。当时北京有干部子弟中学,又有许多条件好的重点学校,周恩来却没有送他进这类学校,而是把他送进了二十六中。这个学校是由私立中学刚刚改为公办的,条件较差,就读的学生多是附近劳动人民子女。在尔辉入学之前,周恩来一再叮嘱他,不论是填表或谈话,都不许透露出和他的关系。周恩来对尔辉说:你要是说出和我的关系,人家知道你是总理的侄儿,就会处处照顾你,迁就你,你也会产生优越感;那样,你的进步就慢了。一九六一年七月,周尔辉结婚以后,北京钢铁学院为了照顾夫妻关系,通过协商,把他爱人孙桂云从淮安调到北京工作。报到以后,尔辉夫妇俩一道去看望伯父伯母。这时,周恩来才知道这件事,他说:“照顾夫妻关系,为什么只能调到北京,不能调到外地去呢?”邓颖超同志也教育他们说:“伯伯是抓城市人口压缩工作的,不能带头违反这个政策。”后来,周总理批评了有关方面的同志,让侄媳孙桂云仍回淮安工作了。一年以后,又让尔辉也调回了淮安。尔辉临行时,周恩来对他说:“学校里学的东西,可以带到家乡去发挥作用。”并告诫他:“回去以后,也不能特殊化”,“任何时候都要防止特殊化”。
周恩来生前非常喜爱的侄女周秉建,当年在内蒙劳动锻炼时,听伯伯的话,表现很好,后来在当地参军了。参军以后,她穿上新军装,非常高兴地向伯伯汇报。周恩来却耐心地说服她脱去军装,仍回内蒙当了牧民。自治区领导根据周秉建的表现,打算提拔她当干部,周恩来知道后,说还是让她当个普通劳动者好,就这样,被阻止了。为了和蒙族同胞打成一片,秉建决心学好蒙语,考入了内蒙古大学蒙语系。这,得到了伯伯的支持。周恩来说:你学好蒙语,就能更好地为内蒙人民服务了。后来周秉建和一位蒙族青年结婚,也得到了伯父的热情鼓励。
周恩来对晚辈亲属是如此,对他的平辈亲属,也同样不允许搞任何特殊化。远在解放初期,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曾要求他给她安排个工作。陈绣云在旧社会是个受苦受难的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她还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梅园新村看望大表哥。上海解放以后,她待业在家,就写信请表哥周恩来帮忙。后来周恩来委托邓颖超给这个姨表妹写了回信,告诉她,表哥不能利用职权为亲友安排工作。信中说:“人民政府的用人,主要依靠他自己的工作表现,只要他的工作努力,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高,群众关系好,则不管他是谁,都将得到人民政府的器重,相反,则不管谁的‘情面’去‘提携’,也是没有用的。这种作风是我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我和你表哥现在的工作岗位,更不能以亲故而违反原则。……对于你的工作意见,我意以去苏北,生产或从事文教工作为宜,现人民政府正有组织地在进行,望你注意读报并直接去接洽。”这封珍贵的书信,是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教育亲属“任何时候都要防止特殊化”的光辉见证,现在成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珍藏在周恩来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