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明清文化淘宝
洋人的名字只能音译不能意译。反过来把洋文翻译成中文,史密斯就成了铁匠,美国总统就是灌木丛,布什灌木丛。
总之这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似的东西,不说别的,单说里面的诗词,就都是曹雪芹写的。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可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柳絮,林黛玉一写,“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一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你说他一个人得模仿多少人,写一诗词简单,他得模仿多少人写。很了不起。
文化之瑰宝
,作者吴敬梓,成书时间是清朝,揭露科举。这个有点像文艺复兴时候西班牙那个堂吉诃德,讽刺这个社会的基础。欧洲的社会基础是骑士,中国的社会基础是这帮读书人,科举制度。他就讽刺这个,范进50多中举了,不容易啊,最后还疯了。
,作者蒲松龄,一辈子参加科举,还在考。70多了还提着考篮进考场,他就没吴敬梓看得开。他是借写妖狐鬼怪批判社会,而你发现没有,蒲松龄写的妖狐鬼怪好的多还是坏的多,好的多。这个就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了,所谓的正人君子还不如妖狐鬼怪呢。他最大的成就是便宜了今天说相声和评书的,单口相声里面好多段子都是从聊斋里来。
明成祖时,解缙主编的类书《永乐大典》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2万多卷,11000多册,现在存世的是300多,中国是200。这玩意儿都是抄写的,不是印刷的,原本与正本皆毁,副本不断散失。据说原本有可能埋在十三陵的长陵里面,跟永乐皇帝一块给埋了,这是他个人的功绩了。所以长陵不敢开发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怕有《永乐大典》,一挖化成灰了,跟定陵似的,一挖开,龙袍成面儿了,所以今天看到的都是后来修补的,仿制的。五十年代非要挖皇陵,现在皇陵绝对不能挖,什么时候高科技了再想办法。况且这玩意儿你挖也没用,也不能把东西卖了,还得建博物馆弄武警看着,累不累。还不如在土里埋呢。
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是类书,什么叫类书啊?像今天的网站就是电子类书,我想查康熙帝,三字Google一敲出来一大堆,《清史稿》上怎么说,《我们爱科学》上怎么说,《上下五千年》里怎么说,所有跟康熙有关的事全有,他脚板底哪个大一圈,身高三围多少没准都能给搜出来。
乾隆帝的时候纪晓岚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含经史子集。经是儒家的,史是历史,子就是诸子百家,包括僧道,集是文学作品,比如李太白集或者苏东坡集,类似于这个。这部书也是毁得数量很大,书成之后,抄了七部也没有印,找全国毛笔字写得好的找了几千人,抄了十年抄了七部。这七部书分别放在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然后南方有三部,杭州、镇江和扬州。今天四库全书,七部现存四部半,镇江的鸦片战争给毁了,圆明园二次鸦片战争给毁了,然后杭州那个好像剩了半部,现在存四部半,三部半在大陆,一部在台湾。紫禁城藏的在台湾,那部是最好的。皇上要看当然看最好的,咱们现在国家图书馆放的那个是从避暑山庄运来的。四库全书号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两亿四千万字,你要是凭你一个人一辈子全看完是不可能的。抄了七部,就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才弄出来这些东西,使用价值很小,不如《独立宣言》了。
再一不再二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这个老哥很了不起,他是耶稣会传教士,16世纪的时候正赶上欧洲的文艺复兴,新教起来了,天主教势力也衰微,耶稣会想到欧洲以外的地方弘扬政教,看看我们能不能在欧洲以外找到市场。欧洲人不信教了,我找别的地的人信教,包括往外传播,包括开辟新航路,什么法子都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