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部分:剑桥新与旧剑桥有桥
我正在申请出国留学,除了剑桥的offer之外还收到十几所美国大学的offer,在选择上多少还是有点犹豫的。当时,妈妈恰巧在看这部电视剧,她看着在剑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的徐志摩和林徽因,忍不住对这英国古老的小镇心驰神往。她很认真地对我说:“你就该去那里!多美的地方啊!”我当时没点明:风景是因为有一对郎才女貌俪影双双的璧人才显得美好。如果把她闺女放进去,即便不是煞风景,也绝对没有太大吸引力了。

    无论怎样,我到底还是来了这里。初到时,也到处去寻找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穿梭在剑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看看哪座桥边“垂着河畔的金柳”,看看哪片水域里“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剑河上确实有不少桥,现存的桥共有14座,其中6座为私家(学院)所有,8座为公用。只是在这所有桥中,没有一座是被特称为“剑桥”或“康桥”的桥。我还为此不解了一阵子:剑桥怎么可以没有一座叫做剑桥的桥呢?这里的朋友都笑我傻气:难不成牛津也非得有养牛场才成?

    细细想想也是,其实,哪里是徐志摩的“康桥”有什么重要呢?也许这剑河上的每一座桥都曾让他触景生情,每一座桥都能寄托他当年对林徽因的那份执著而缱绻的爱恋。在这康河上所有的桥里,要数数学桥、克莱尔桥和叹息桥这三座最得我心了。

    数学桥(tical Bridge)又称牛顿桥,是一座木结构桥,位于王后学院(Queens’ College)内。相传,这座桥是牛顿运用数学和力学原理设计建造的,整座桥上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堪称奇迹。牛顿的学生们认为:这老师能做成的事,学生没有理由做不到。于是,这些好奇的学子们就把整座桥拆下来,想看个究竟。谁知拆下容易,恢复难。无论他们用什么方法,就是恢复不了原样,连校方也无能为力。最后,不得不用钉子固定,才重新将木桥架起来。这个故事自然不是真的,可我却是非常非常的喜欢。小孩子的破坏活动是带着无限好奇心的任性之举,自然是可爱的。我自个儿小时候也曾把家里手表收音机电风扇拆了重新组装,其结果当然是手表不走了收音机不响了电风扇不转了爸爸妈妈不高兴了我的屁股挨打了。所以,牛顿桥的故事总让我有惺惺相惜的感觉。而事实上,这座桥的设计者并非牛顿,它是由威廉?埃斯里奇(illiam Etheridge)在1749年根据数学原理设计,由詹姆斯?埃塞克斯(James Essex)建造的。建造时使用了铆钉(coach screws)。今天坐落在河上的这座桥建于1905年,只是原桥的复制品(replica),是用螺栓连接固定的。故事虽是虚构的,但却向听故事的人传递了剑桥的一种文化传统,那就是不惧权威,勇于实践,亲身体验。

    如果说精巧的“数学桥”昭示了科学之伟大,弘扬了剑桥的一种学风,那么位于克莱尔学院后部的克莱尔桥(Clare Bridge)则展示了剑桥的妩媚风情。这是一座带护拦的三孔石桥,建于1639年,是剑河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桥了。徐志摩在文章中称它是“怯怜怜的一座三环洞的小桥”。这“怯怜怜”三个字用得真是好,立刻给一个平平凡凡的小桥注入了血脉与精气神儿。这克莱尔桥确有些玲玲珑珑的风韵,正是那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式的纯净与温润。初初入眼并不夺人,需得“凝神地看着,更凝神地看着”,这才品出她的脱俗之美。这座桥两边的护栏上各有七个石球,两边相互对称,只是左边护栏上倒数第二个球的后部被整齐地切掉了一个15度的角。这15度角的来历可是不光彩,据说,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造完这座桥之后,学院仅仅付给了他15便士的设计费。气愤之下,他将那个石球切掉了与15 便士对应的15度角,从而永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在剑桥简介 >我在剑桥目录 > 第一部分:剑桥新与旧剑桥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