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部分:剑桥新与旧剑桥有桥
    很多人喜爱剑桥可能都是受了徐志摩诗文的诱惑:“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样轻灵脱俗的诗句牵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灵 !徐志摩通过他的文字营造了一份遥远而浪漫的梦境,把剑桥连同他自己一齐铸进了中国人的心底。一如禅诗所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剑桥,因徐志摩而成就了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充满灵性的印象。

    其实,徐志摩之于剑桥,实在不过是一匆匆过客。当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的他,抱着激烈的变革社会的政治主张来剑桥追寻心目中的偶像罗素。可当他到了英国才知道因为在战时的和平主张和沸沸扬扬的离婚事件,罗素已经被剑桥逐出门外,跑到中国讲学去了。后来,名作家狄更生为徐志摩争取到了一个国王学院“特别生”的资格,可以随意听课,但无须参加考试。徐志摩高兴不已,欢呼“自此黑方巾,黑头袍的日子,也让我占着了”。徐志摩在剑桥的时间并不长,如他自己所坦言:“我还是不够格的,就好比一只烤的半熟的白薯,离带着焦味儿透香还正远哪。”可正是这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在《我所知道的康桥》这篇文章中,徐志摩写到:“康桥的灵性,就全在康河上——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协调,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还特别比较了他在英美各两年的学习,说道,“在美国我忙的是上课、听讲、写考卷、啃橡皮糖、看电影、赌咒;在康桥我忙的是散步、划船、骑自转车、抽烟、闲谈、吃五点钟茶、牛油烤饼、看闲书。”然而,他毫不含糊地断言,“与其我到美国的时候是一个不含糊的草包,我离开自由女神的时候也还是那原封没有动;但与其我在美国时候不曾通窍,我在康桥的日子至少让自己明白了原先只是一肚子颟顸……”所以他后来才会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白天,这位浪漫的诗人“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夜幕降临时,这位深情的诗人便出神地倚在桥栏向西天凝望,沉浸在他那甜蜜的闲暇里: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细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就是在浪漫的英伦游学岁月里,徐志摩遭遇了他生命中一位特别的女子——林徽因。这个后来被他昵称为”徽徽“的女子,不但才华横溢、聪明过人,而且“宛如山中的梅花小鹿,一般的美,一般的活泼”。当时十六岁的她正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并在英国暂住。林徽因喜爱绘画,她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剑桥一带,因为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对于徐志摩来说,最让他心旌摇曳的就是在暮春时节和林徽因结伴在剑桥漫步,“每当黄昏时分,便和徽因伫立桥边,听教堂钟声撞入心扉。”据当年徐志摩的同学,后来在国王学院担任院士的英国人罗伯逊爵士回忆,林徽因特别钟爱剑河上的一座桥,至于究竟是哪一座,老人记不得了,只记得当年徐志摩每天都陪林徽因在桥上或是散步或是伫立,无拘无束地谈心。林徽因空灵的艺术感觉和她独特的见解谈吐,常常激发出徐志摩思维的灵感和火花。偶尔路过的同学们只要看到他俩在桥上,就宁可绕路也不忍心走过去,生怕打扰了他们。生命中能遇着那个懂得你也被你懂得的人是何其幸运呵!难怪诗人要产生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的感叹了。

    在来剑桥前,国内正在热播一部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影片描述了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动人的恋情。那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在剑桥简介 >我在剑桥目录 > 第一部分:剑桥新与旧剑桥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