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儒生而起家军旅」-编练淮军
渡江北伐匈奴的东晋名将祖逖,说“独立江北,今祖生也。”
①曾、李决定“创立淮勇新军”后,李鸿章特邀张树声前来面商一切,并请他转交致潘鼎新手书。张树声不仅自己募勇相从,而且还左提右挚,动员刘铭传等“各建旗鼓”
②。由于曾、李决定招募淮勇和庐州旧有团练上书请缨,双方一拍即合,因而仅仅两月之间,李鸿章就成军数营。1862年2月李鸿章所募淮勇陆续抵达安庆,其中有刘铭传的铭字营, 张树声的树字营,潘鼎新的鼎字营,吴长庆的庆字营。铭、鼎两营出于庐州团练,曾随六安绅士李元华转战多年。树宇营亦为庐州团练,原系李鸿章父亲旧部,其父死后改隶李元华。庆字营是由合肥西乡解先亮组织的,后为合肥知县英翰所收编,故称官团。英翰“主解圩,李(元华)与诸练首势不能容。英恃官威,李倚练众,日事抄掠。”
③李鸿章招募淮勇,采取兼收并蓄方针。据说,曾国藩一见张、潘、刘等人,就非常赏识,吹捧说:“诸君均人杰也,今日之会,天其有意致中兴乎?已饬麾下列几筵,请与诸君聚饮,尽今日欢。”
他们在席次“畅谈用兵方略,规复计划,沆瀣相合,有如宿契。”
④除上述四营外,还有张遇春统带的春字营。张遇春原是李鸿章在皖北办理团练时的嫡系部将,后改隶湘军, 从唐义训转战各地。李鸿章奉命招募淮勇,张遇春重归其节制。
李鸿章所募淮勇到安庆后,曾国藩“为定营伍之法。器械之用、薪粮之数,悉仿湘勇章程,亦用楚军营规以训练之。”
⑤2月22 日李鸿章移驻安庆北门城外营内,曾国藩亲临祝贺。李鸿章深知淮勇实力单薄,难膺重任。他说:“敝部除张遇春一营外,均系新勇,战守难恃,远征异地,若无精兵宿将,立有覆败之虞”
①。因此,他恳请曾国藩调拨数营湘勇,以加强战斗力。
曾国藩既害怕淮勇不堪一击,又打算凭借湘军榜样“为皖人之倡”②,以陶铸淮勇风气,因而允其所请,陆续调拨湘勇八营,归其节制。其中有曾国藩亲兵两营,由韩正国统带,充任李鸿章亲兵,开字两营,借自曾国荃,由程学启统带,程系陈玉成部太平军叛徒, 其部下多籍隶两淮;林字两营,由腾嗣林、滕嗣武统带,乃系江苏巡抚薛焕使之在湖南招募而来,原为4千人,经曾国藩裁汰至千人,编入淮军;熊宇营由陈飞熊统带,垣字营由马先槐统带,均系奉曾氏之命在湖南所招,原备湘军部将陈士杰率领,随同鸿章授沪,因陈氏不愿前往,遂拨归淮军。所有这些,就是淮军初创时期的基干队伍,共计13营,6千5百人。3月4日李鸿章陪同曾国藩检阅铭、鼎、树、庆和程学启、腾嗣林等营,标志着淮军正式建成。
李鸿章组建淮军,虽然由于得到曾国藩的支持而较为顺利,但也并非没有遇到困难。其一曰军心不稳。据李鸿章幕僚周馥说:“时人多以江北巢县③ 转引自罗刚编撰:《刘公铭传年谱初稿》,上册,第18—19页。
① 吴汝纶:《张靖达公神道碑》,《桐城吴先生全书》,文集,卷2,第12页。
② 张之洞:《积劳病故胪陈事绩折》,《张靖达公奏议》,卷首,第3页。
③ 徐珂:《僧格林沁平苗沛霖》,《清稗类钞》,第2册,故事类,第880页。
④ 曾啸宇:《谈刘铭传》,《国民周报》,第12卷,第36期。
⑤ 黎庶昌:《曾国藩年谱》,卷8,第146页。
① ②李鸿章:《复曾沅甫方伯》,《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第3页。
下抵浦口,数百里皆粤贼,重重守御,南京尚未收复,虑事不济,先许戎者,临时多辞退。”
③其二曰缺乏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