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读书但愿登科第」-“少年科第”
、文史修撰一类工作。“翰林官七品,甚卑,然为天子文学侍从,故仪制同于大臣。”按清制只有翰林出身的大臣,才能人阁为大学士,死后乃得溢文。“故论者终以翰林为清品云”

    ①。从 1851年起,鸿章累充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

    做翰林、纂修等,比较清闲,又能接触宫内藏书。鸿章利用职务之便,潜心经史,曾写成《通鉴》一书②,并以亲身体会谆谆教导兄弟、子侄。

    朱子家训内有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兄意亦然。……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③。

    (考试)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读经先穷一经,一经通后,再治他经, 不可兼营并骛,一无所得。侄能听余言,毋论考试之得失, 他日必能成一“有用之人。

    ④鸿章不仅着意经史,而且喜好艺文。他认为“文墨能定人生夭寿”,关乎人的寿命长短。“盖长于新奇藻丽,短于含蓄雍容,以之取科第则有余,④ 李鸿章:《禀母》,《李鸿章尺牍》,第14—15页。

    ① 《曾文正公书礼》,卷3,第39页。

    ② 李文安:《嘉禾幕中得鸿儿春闱捷音喜赋》《李光禄公遗集》,卷5,第14页。

    ③ 李文安:《阅丁未年会墨见鸿儿首艺入选》,《李光禄公遗集》,卷5,第14页。

    ④ 《李鸿章尺牍》,第18页。

    ⑤ 吴永:《皮子西狩谈》,卷4,第I07页。

    ① 朱克敬:《翰林仪品记》,《瞑庵二识》,卷2。

    ② 《合肥李氏三世遗集》,卷首,张士珩叙。

    ③ 李鸿章:《致三弟》,《李鸿章尺牍》,第1页。

    ④ 李鸿章:《谕侄》,《李鸿章尺牍》,第1—2页。

    享天年则不足。”他反对雕章琢句而内容空虚的文风,赞赏以委曲婉转、平易流畅的文体宣扬纲常伦理、孔孟程朱之道的唐宋八家和桐城派古文。他把两者比喻为“出水芙蓉”和“苍松翠柏”。他说:“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

    ⑤他特别推崇唐代古文大家韩愈的《论佛骨表》和北宋古文大家苏轼的《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他曾致函其弟说:

    余平生最喜读者,为韩愈《论佛骨表》,取其气盛也。三弟可常常阅之。……苏拭《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言之非常庸快,余亦常读。

    ①《论沸骨表》意在“尊儒排佛”。819 年唐宪宗派人把藏在凤翔县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的释迦牟尼的指骨迎进长安皇宫供奉三天,韩愈愤然上表,斥责礼佛求福之虚妄,要求将此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宪宗本想藉此祈求长寿,而韩愈却偏偏说信佛的皇帝都得短命。宪宗一怒之下,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这就是韩愈和着血泪写成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绝唱的由来。《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意在宣扬“好兵者必亡”。当时西夏扰边,宋神宗派兵进击。以太子少师致仕的张方平建议神宗。“绝意兵革之事,保疆睦邻,安静无为”。李鸿章认为前者“气盛”,后者“言之非常痛快”,说明他十分欣赏韩、苏的文采和见解。李鸿章既喜欢阅读唐宋古文大家的名着,又热衷于舞文弄墨,宣扬唐宋八家和桐城派古文的理论基石——“文以载道”论。他曾精心写成《文以载道赋》,吹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文以载道一言,发前人未传之秘,实圣贤之通矩,记籍之枢辖也。”他认为“六经为载道之书,后世祖述,为文因时递变,而揆道则一”。这就是说,文学是为“道”服务的,是“道”的载体,历代文学虽然文体各异,但是在宣扬封建的伦理纲常、孔孟之道方面却是一致的。

    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鸿章传简介 >李鸿章传目录 > 一、「读书但愿登科第」-“少年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