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读书但愿登科第」-“少年科第”
礼”,“经济之学”

    则是以礼经世治民,实行“礼治”。“辞章”是用以载道,阐扬“义理”的。

    “考据之学”即汉学,原本是“义理之学”,即宋学的冤家对头。他主张“于汉宋二家构讼之端,皆不能左袒以叩付一哄”,应“兼取二者之长”,以汉学作为充实宋学的工具,以考据作为“明礼”的手段。鸿章说曾国落“为学研究义理,精通训诂;为文效法韩、欧,而辅益之以汉赋之气体。其学问宗旨以礼为归。常曰:‘古无所谓经世之学也,学礼而已。’”

    ①曾氏“规切友朋,劝诫后进,一以此意竟竟焉。”

    ②由此可见,李鸿章先后就学的四位导师:

    文安、仿仙、徐明经和曾国藩,学术见解依稀相似,因而他所受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李鸿章受业于曾门后,发愤攻读经史,以“求义理经世之学”,并“习制举文”。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鸿章再次参加会试,出场后给母亲写信说:“男春闱仍应经试,此番文墨,较上科稍为遂心,不稳能侥幸否?前日偕诸好友游通州,返京启蒙上皇恩泽赐游北海。通州天然胜景,北海以匠工争巧,眩人耳目,履其地竟流连不忍去也。”

    ③稍为遂心的文墨和赏心悦目的美景,相映成趣,使鸿章飘然若仙了。不出所料,鸿章果然脱颖而出,列为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此次会试正考宫潘世恩, 副考宫杜受田、朱凤标、福济等,座师孙锵鸣。是科状元为张之万。是② 李鸿章:《禀母》,《李鸿章尺牍》,第14页。

    ③ 李鸿章:《寄瀚章》、《寄弟》,《李鸿章尺牍》,第15页。

    ④ 李鸿章:《禀母》,《李鸿章尺犊》,第13页。

    ⑤ 《李鸿章尺牍》,第13页。

    ⑥ 曾国藩:《与李小泉》,《曾文正公书札》,卷3,第35页。

    ① 李鸿章:《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曾国藩年谱》附荣哀录,神道碑,第91页。

    ② 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第11页。

    ③ 李鸿章:《禀母》,《李鸿章尺牍》,第17—18页。

    科同年有不少是曾门弟子,鸿章感叹道:“诸好友均高中,曾夫子门下可谓盛矣。”

    ④曾国藩在丁未科进士中,对李鸿章、郭嵩焘、帅远、陈鼐四人非常器重。他致函李瀚章说:“丁未馆选后,仆以少荃及筠仙、帅逸斋、陈作梅四人皆伟器,私目为丁未四君子。”

    ①鸿章春闱告捷,文安欣喜若狂。1846 年因鸿章袒父殿华去世, 文安丁优守制,从京城返回家乡,不久入浙江学政赵光幕。喜讯传来,文安喜而赋诗:

    年少许交天下士,书香聊慰阿翁期。

    天恩高厚臣家渥,不愧科名要慎思。

    ②文安看到丁未会墨后,对鸿章“首艺入选”所表现出来的才华,颇感自豪,并击节赞赏:

    少年气象自峥嵘,翘秀居然荷匠成。

    老辈传衣原特识,儒生报国在和声。

    品题尤重师庭誉,文字先邀海内名。

    盛世辟门资拜献,要恩什帛有殊荣。

    ③翌年,文安服丧期满,重返北京,从此约有5年光景,文安与鸿章同在京城做官。1850年庶吉士散馆,鸿章以成绩优异而改授翰林院编修。他在《禀母》函中说:“挂榜之日,男托大人洪福,名列二院编修。男出辞馆席,承何公(仲高)至诚款留。故席虽辞,仍安身幕府。现已入院视事。”

    ④中进士、做翰林,是鸿章“少年科第”的顶峰,在仕途上“一路扶摇”

    ⑤的起点。翰林院是朝廷储备人材之地,掌管朝廷制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鸿章传简介 >李鸿章传目录 > 一、「读书但愿登科第」-“少年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