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三十二
序:“其進也光寵夷易,故愚夫之所幹沒。”晉《鼙舞歌·明君篇》:“昧死射幹沒,覺露則滅族,”《抱樸子》:“忘發膚之明戒,尋幹沒於難冀。”

    幹沒大抵是僥幸取利之意。《史記·春申君傳》:“沒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即此意。

    ○唇《儀禮》註:“以白造緇曰辱,”故老子謂楊朱曰:“大白若辱。”

    ○奸《廣韻》:“奸,古顏切。私也,詐也。亦作奸。”今本誤“奸”作“奸”,非也,奸音幹,犯也,《左氏·僖公七年》傳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奸終之。”曰:“子父不奸之謂禮。”一傳之中二字各出,而義不同。《釋名》:“奸,奸也,言奸正法也。”以“奸”釋“奸”,其為兩字審矣。又奸字亦可訓為“幹祿”之幹,《漢書,荊燕吳傳》:“齊人田生以畫奸澤。”《史記》作“幹”,然則“奸”但與“幹”通用,而不可以為“奸”也。後人於案牘文移中以“奸”字畫多,省作“奸”字,此如“繁”之為“煩”,“沖”之為“沖”,“‘驛”之為“ㄞ”,“臺”之為“臺”,皆借用之字。

    ○訛“訛”字古作“訁為”,“偽”字古亦音訛。《詩·小雅》:“民之訛言。”箋雲:“偽也,小人好詐偽,為交易之言。”《爾雅》註:“世以妖言為訛,”《太平禦覽》引武王之《書鑰》曰:“昏謹守,深察訛。”泰昌元年八月,禦史張潑言:“京師奸宄叢集,遊手成群,有謂之把棍者,有謂之·訛頭者。請將巡城改為中差,一年一代。”

    ○誰何《詩》:“室人交遍摧我。”《韓詩》作“訁崔”,《玉篇》作“{誰工}”,丁回切。謫也。《六韜》:“令我壘土,誰何不絕?”《史記》:賈誼《過秦論》:“陳利兵而誰何?”“誰”、“訁崔”同,“何”,“呵”同。《漢書·五行誌》:“主公車大誰卒?”註:“大誰,主問非常之人,雲姓名是誰何也。”此解未當。《焦氏易林》:“當年少寡,獨與孤處,雞鳴犬吠,無敢誰者。”《說苑》:“民知十己,則尚與之爭,曰不如吾也。百己則疵其過,千己則誰而不信。”楊雄《衛尉箴》:“二世妄宿,敗於望夷。閻樂矯搜,就者不誰。”

    《史記·衛綰傳》:“歲餘,不譙呵綰。”《漢書》作“不孰何綰”,難曉,疑“譙”訛為“誰”,“誰”又轉為“孰”也。

    《周禮·射人》:“不敬者苛罰之。”註:“苛謂詰問之。”按此“苛”亦“呵”字。

    ○信《東觀餘論》引晉武帝、王右軍、陶隱居帖及《謝宣城傳》謂:“凡言信者,皆謂使人。”楊用修又引《古樂府》:“有信數寄書,無信長相憶”為證,良是。然此語起於東漢以下,楊太尉夫人袁氏《答曹公卞夫人書》雲:“輒付往信。”《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魏杜摯《贈母丘儉詩》:“聞有韓眾藥,信來給一丸。”以便人為信始見於此。若古人所謂信者,乃符驗之別名。《墨子》:“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史記·刺客傳》:“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漢書·石顯傳》:“乃時歸誠,取一信以為驗。”《西域傳》:“匈奴使持單於一信到國,國傳送食。”《後漢書·齊武王傳》:“得司徒劉公一信,願先下。”《周禮·掌節》註:“節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此如今人言印信、信牌之信,不得謂為使人也。故梁武帝賜到溉《連珠》曰:“研磨墨以騰文,筆飛豪以書信。”而今人遂有書信之名。

    ○出《爾雅》:“男子謂姊妹之於為出。”《傳》中凡言出者皆是外甥。《左氏·莊二十二年》:“陳厲公,蔡出也。”《僖七年》:“申侯,申出也。”《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

    《襄二十五年》:“我周之自出。”又:“桓公之亂,蔡人欲立其出。”《二十九年》:“晉平公,杞出也。”《三十一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