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四
,咸則三壤,謂宜遣使按行吳中,逐縣清丈。定其肥瘠高下為三等。上田科二斗,中田一斗五升,下田一斗。山塘塗蕩,以升以合計者,附於册後,而槩謂之曰民田。惟學田屯田,乃謂之官田,則民樂業而賦易完。視之紹熙以前,猶五六倍也。豈非去累代之橫征,而立萬年之永利者乎?昔者唐末,中原宿兵所在,皆置營田,以耕曠土。其後又募高貲戶,使輸課佃之。戶部別置官司總領,不隸州縣。梁太祖擊淮南,掠得牛以千萬計,給東南諸州農民,使歲輸租。自是歷數十年,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周太祖素知其弊,用張凝李穀之言,悉罷戶部營田,務以其民隷州縣,其田廬牛農器,竝賜見佃者為永業,悉除租牛課。是歲戶部增三萬餘戶。或言營田有肥饒者,不若鬻之,可得錢數萬緡以資國。[42]宋紹興二十三年,知池州黃子游言,青陽縣苗,七八倍於諸縣。因南唐嘗以縣為宋齊丘食邑,故輸三斗,後遂為額。詔減苗稅二分有半,科米二分。帝曰利在於民,猶在國也。朕用此錢何為?嗚呼!以五代之君,猶知此義,而况它日大有為之主,必有朝聞而夕行之者矣。

    「析因夷奧」,先王之所以處人民也。「日中而出,日中而入」,先王之所以處廄馬也。

    古先王之治地也,無棄地,而亦不盡地。田間之涂九軌,有餘道矣。遺山澤之分,秋水多得有所休息,有餘水矣。是以功易立而難壞,年計不足,而世計有餘。後之人一以急迫之心為之。商鞅决裂阡陌,而中原之疆理蕩然。宋政和以後,圍湖占江,而東南之水利亦塞。[1]宋史劉韐傳,鑑湖為民侵耕,官田收其租,歲二萬斛。政和間涸以為田,衍至六倍。文獻通考,圩田湖田,多起於政和以來。其在浙間者,隷應奉局。其在江東者,蔡京秦檜相繼得之。大概今之田,昔之湖,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墾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將胥而為水也。於是十年之中,荒恒六七,而較其所得,反不及於前人。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夫欲行井地之法,則必自此二言始矣。

    松江李雯論「鹽之產於場,猶五穀之生於地,宜就場定額,一稅之後,不問其所之,則國與民兩利。」又曰:「天下皆私鹽,則天下皆官鹽也。」此論鑿鑿可行。丘仲深《大學衍義補》言復海運,而引杜子美詩:「雲帆轉遼海。更稻來東吳」為證。余於鹽法亦引子美詩云:「蜀麻吳鹽自古通。」又曰:「風煙渺吳蜀,舟楫通鹽麻。」又曰:「蜀麻久不來,吳鹽擁荊門。」若如今日之法,各有行鹽地界,吳鹽安得至蜀哉!人人誦杜詩,而不知此故事。所云「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者也。

    古人以三十里為一捨。《左傳》:「楚子入鄭,退三十里而許之平。注以為「退一捨」。而《詩》言:「我服既成,於三十里」《周禮·遺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然則漢人之驛馬三十里一置,有自來矣。 國初,凡驛皆有倉。洪熙元年六月丙辰,河南新安知縣陶奏:「縣在山谷,土瘠民貧,遇歲不登,公私無措。惟南關驛有儲此一事,而當時儲畜之裕,法令之寬,賢尹益下之權,明主居高之聽,皆非後世之所能及矣。然則驛之有倉,不但以供賓客使臣,而亦所以待凶荒艱厄,實《周禮·遺人》之掌也。帖括後生,何足以知先王之政哉。

    今時十里一鋪,設卒以遞公文。

    今高淳縣之西,有永豐鄉者,宋時之湖田,所謂永豐圩者也。文獻通考,永豐圩自政和五年,圍湖成田,初令百姓請佃。後以賜蔡京,又以賜韓世忠,又以賜秦檜,繼撥隸行宮,今隸總所。[43]宋史,建康府永豐圩租米,歲以三萬石為額。王弼[44]成化十一年進士,溧水知縣。永豐謠曰,永豐圩接永寧鄉,一畆官田三斗糧。人家種田無厚薄,了得官租身即樂。前年大水平斗門,圩底禾苗沒半分。里胥告災縣官怒,至今追租如追魂。有田追租未足怪,盡將官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