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四
租之重者,至一石二三斗,少亦八九斗。佃人竭一歲之力,糞壅工作,一畆之費可一緡。而收成之日,所得不過數斗。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貸者。故旣減糧額,即當禁限私租,上田不得過八斗,如此則貧者漸富,而富者亦不至於貧。元史成宗紀,至元三十一年十月辛巳,[47]時成宗即位。江浙行省臣言,陛下即位之初,詔蠲今歲田租十分之三。然江南與江北異。貧者佃富人之田,歲輸其租,今所蠲特及田主,其佃民輸租如故,則是恩及其富室,而不被於貧民也。宜令佃民當輸田主者,亦如所蠲之數。從之。[48]本朝宣德十年五月乙未,刑科給事中年富,亦有此請。大德八年正月己未,詔江南佃戶,私租太重,以十分為率,普減二分,永為定例。前一事為特恩之蠲,後一事為永額之減,而皆所以寬其佃戶也。是則厚下之政,前代已有行之者。

    漢武帝時董仲舒言,或耕豪民之田,見稅十五。唐德宗時陸贄言,今京畿之內,每田一畆,官稅五升,而私家收租,有畆至一石者。是二十倍於官稅也。降及中等,租猶半之。夫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農夫之所為,而兼幷之徒,居然受利,望令凡所占田,約為條限,裁减租價,務利貧人。仲舒所言,則今之分租。贄所言,則今之包租也。然猶謂之豪民,謂之兼幷之徒。[49]食貨志,豪民侵陵,分田刼假。師古曰,分田,謂貧者無田,而取富人田耕種,共分其所收也。假亦謂貧人賃富人之田也。刼者,富人刼奪其稅,侵欺之也。宋已下則公然號為田主矣。

    唐劉晏為轉運使,專用榷鹽法充軍國之用。時自許、汝、鄭、鄧之西皆食河東池鹽,度支主之。汴、滑、唐、蔡之東皆食海鹽,晏主之。晏以為鹽吏多則州縣擾,故但於出鹽之鄉置鹽官,收鹽戶所煮之鹽,轉鬻於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縣不復置官。其江嶺間去鹽鄉遠者,轉官鹽於彼貯之,或商絕鹽貴,則減價鬻之,謂之常平鹽。官獲其利,而民不乏鹽。始江淮鹽利不過四上萬緡,季年乃六百萬緡。由是國用充足,而民不困弊。今日鹽利之不可興,正以鹽吏之不可罷,讀史者可以慨然有省矣。

    唐玄宗天寶三載,制曰,每載庸調,八月徵收。農功末畢,恐難濟辦。自今已後,延至九月二十日為限。至代宗廣德二年七月庚子,稅天下地畆青苗錢,以給百官俸。[50]田一畆稅錢十五。所謂青苗錢者,以國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號青苗錢。主其任者為青苗使。[51]此與宋王安石所行青苗錢之法不同,彼則當青黃未接之時,貸錢於貧民,而取其息。本謂之常平錢,民間名為青苗錢耳。遂為後代豫借之始。陸宣公言,蠶事方興,已輸縑稅,農功未艾,遽斂穀租。上司之繩責旣嚴,下吏之威暴愈出。有者急賣而耗其半直,無者求假而費其倍酬。憲宗元和六年二月,制以新陳未接,營辦尤艱,凡有給用,委觀察使以供軍錢。方員借便,不得量抽百姓。故韓文公有游城南詩云,白布長衫紫領巾,差科未動是閒身。麥苗桑含穗生葚,共向田頭樂社神。是三四月之間,尚未動差科也。至後唐莊宗同光四年三月戊辰,以軍食不足,勅河南尹豫借夏秋稅。其時外內離叛,未及一月,國亡主滅。明宗即位,頗知愛民,見於文獻通考所載。長興四年,起徵條流,其節候早者,五月十五日起徵,八月一日納足。遞而下之,其尤晚者,六月二十日起徵,九月納足。周世宗顯德三年十月丙子,上謂侍臣曰,近朝徵斂穀帛,多不俟收穫紡績之畢。乃詔三司,自今夏稅以六月,秋稅以十月起徵。是莊宗雖有三月豫借之令,而實未嘗行也。乃後代國勢阽危,未若同光之甚,而春初即出榜開徵,其病民又甚矣。

    《續漢·輿服志》曰:「驛馬三十里一置。」《史記》:「田橫乘傳詣洛陽,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廄置」是也。唐制亦然,白居易詩:「從陝至東京,山低路漸平。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