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写食主义-3
,广东南海县人。江家祖 上,系号称“江百万”的巨富茶商。在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兴办学堂前的最后一科科举中,江孔殷中进士,官衔太史。点翰候派期间,江太史开始在家中炮制“蛇宴”。最早成为太史第“蛇宴”座上宾的,就是清朝最后一任两广总督张鸣岐。张鸣岐甫抵穗,即被江太史的蛇 酌吃出了好感,除此之外,霞公手段阔绰,常以书画、图章、瓷器等名贵礼物相赠,最后张鸣岐竟认为江乃“粤绅中首屈一指的人才”,不但委以广州清乡总办,更保荐为候任广东水师提督。辛亥革命以还,江孔殷抱“不事二朝”之旨,隐居广州祖居“太史第”,以诗书饮食自娱。民初,任英美烟草公司华南总代理,入项甚丰,占了四条街位的广州河南同德里十号太史第内经济繁荣,食风鼎盛,俨然世纪头号饮食世家,江太史本人,更是巍为羊城美食家首席。 凡太史第每有新菜式推出,惟其马首是瞻的广州各大酒家立即盗版,纷纷冠以“太史”之名招徕。粤菜中的经典之作“太史五蛇羹”(港、澳至今尤传,但九十年代初已在发祥地广州式微),即在江太史的亲自指导下诞生于江家私厨。江太史“根本不懂烧饭”(而且牙齿全部都是假的),只是精研饮食,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境界。但是这样还不够,要成为一个中国菜的美食家,不能独食,必须时时宴客。太史交游广阔,“有请无类”,多少军政显要,中外使节,四方商贾,骚人雅士“,三山五岳 ,黑道白道,若是有缘,都可被邀作太史第之座上宾。故太史第内常年高朋满座,饭局不断。江献珠还记得,陈诚来赴太史第蛇宴的那一次,南华西路至同德里一带竟要交通管制,全部戒严。交游的广阔还拓展了获得各地美食的补充渠道,每逢时节,江太史在各地的朋友多方馈赠,各地名产源源而来,再加上“江兰齐农场”终年有生产,不仅太史第内佳肴不断,童年江献珠的口味,也“日渐错综复杂”起来。“江兰齐农场”是江太史当年一手创办的水果种植基地。今人常以“爱喝牛奶不一定要养奶牛”来取笑于人,但是,当年江太史家就是这么干的。因嫌市面荔枝不合口味,江太史遂于番禺罗岗洞置地开办农场,引进各地良种,如糯米糍、桂味、挂绿、亚娘鞋等等,不惜工本 精心耕种。各种荔枝不但种得费心,吃起来更是诚惶诚恐。据江献珠回忆,荔红季节,他们一家人必赶在天亮之前在荔枝树下摸黑享用其“露水荔枝”。因为江太史坚信,“糯米糍肉质较松,一经阳光,肉质稍为变酸,口感的享受大打折扣,只有经过夜晚的温凉,糯米糍方 能显出其香、甜、鲜、脆的最佳状态。而在晨光熹微下自采自啖沾满了露水的糯米糍,确是一绝。”之于荔枝珍品挂绿,“则从增城的挂绿老树折枝接驳,产量不多,精挑细选后,用玻璃锦盒分四个装及八个装盛起,委托大新公司代售”。近几年,广州也见有这样挂绿的, 只是“玻璃锦盒”变成了塑胶盒。因此,江家不仅四时水果不断,自产自销,非但茶果点心一概自制,就连“太史五蛇羹”的关键佐料菊花,亦由雇用的四个专业花王悉心培植。说到“太史五蛇羹”,这是江孔殷原创的传世之作。李六如所著《六十年的变迁》,曾提到“太史五蛇羹”的餐馆制作版:将银环 蛇、眼镜蛇、金环蛇去头剥皮,蒸熟或浸熟蛇身,在撕成肉丝,加入鸡肉丝、果子狸肉丝、鲍鱼丝、花胶丝、冬菇、木耳,再加入生粉、菊花,制成蛇羹,便是上菜。如果想量多而丰厚,还可加水蛇、锦蛇混入配置,就是“五蛇羹”了。及至九十年代末,“太史五蛇羹”基本上只剩下书面的记录,而且进一步被简化为:用地上爬、天上飞(?)、攀高树等的五种蛇,将蛇的头皮剥去,切细丝,何一只鸡同炖五小时,再将鲍鱼干半个,香蕈两个,长六十厘米的细甘蔗(用此去蛇腥味使甜美)等切成细丝,与 鸡肉、蛇肉同煮。然后取出甘蔗,除表面涂油,做成肉汤。肉汤里再放入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写食主义简介 >写食主义目录 > 写食主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