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茶圣陆羽上-1
中国通史简编》到了唐高宗及武则天当政期间,围绕着佛、儒、道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了,而实质上是借助宗教或儒家势力来争夺国家权力。高宗秉承祖训,尊崇孔子与道教,企图以此来抵销武后大力扶植的佛教势力。到了武则天称帝掌握朝廷政权之后,又明令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男女道士之前。

    而到了唐玄宗时期,则又采取了“扬道抑佛”政策。籍助说其曾在梦境中遇见老子,遂令人绘制了大批李耳的画像,派专人分送到各州郡的开元观供奉。并诏令各地男女道士庄严迎候,老子画像送达之后要做七昼夜道场,并由朝廷拨专款开销。

    唐王朝视儒教为国教,在大兴儒教方面,则更是不遗余力的。唐太宗命令孔颖达撰修《五经正义》,对自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历代学者对儒学经典作的各种注释作了统一集注,并由颜师古审正《五经定本》。唐太宗颁诏天下,令儒士学子统一教授官定《五经》范本。唐王朝以大兴儒教、统一儒学经典思想,用以抵消佛教当时在社会生活、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对人们思想产生的有害影响。

    唐玄宗曾下诏颁布李老子的和由他亲自注释的《孝经》。并诏示天下说:“道为理本,孝实天经。”

    陆羽同其恩公这场关于佛儒争辩,约发生在天宝三载或四载744—745,正是在唐玄宗大力倡导“道为理本,孝实天经”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而佛教和儒学,在对待人伦、君亲等方面存在着尖锐对立的不同观念。佛教的“灵魂不灭”和“因果报应”说,导致了人们在对待人伦、君亲、孝悌关系上的思想混乱——谁又知今日所奉事、所孝敬的君亲长辈之前生或来世,在“六道轮回”中又是什么转生或将会转变成什么呢?而儒学则认为“孝”是“至德要道,百行之首,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综上所述,这就不难看出,少年聪慧时年只有十一二岁,自信具有相如、子云雄辩之才的陆羽在同智积的辩论中,正是紧紧把握了孔子学说,自春秋创立以来以孝道为君亲、人伦的天经地义之理,孝道宣传深入人心的有利时机,以《孝经》作为他手中的理论武器,才得以在智积以恩公和禅师之尊,宣示释教“出世之业”,威严咄咄逼人,自己孤立无援的情势之下,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的。

    九、苦难的童僧生活由于陆羽公然拒绝了其恩师所宣示的释教要旨和令其终生为僧之严命,这就激怒了智积禅师,遂即以极其繁重的劳役和肉体折磨来惩罚陆羽。

    陆羽在《自传》里追忆这段苦难生活时说:“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不仅再也得不到恩师往日的怜爱之情,而且令其干那些与其年龄不相称,近于服苦役的繁重劳动。除每日打扫寺院,清除厕所粪便,合泥抹墙,背砖瓦修房屋外,并令其在竟陵西湖之滨牧放三十头牛。

    难能可贵的是,陆羽在繁重的苦役之下,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文化知识,因西湖无纸,以竹片划牛背来练习写字。有一天他请教于学者,并借得张衡①《南都赋》

    ②。因不识其字,就仿效那些念书的孩子,正坐展卷,佯装读书,只是口动而已。此事被智积发觉了,以恐其污损“外典”

    ③为名,又将陆羽束于寺院,严禁外出。之后,又令陆羽到山林之中砍柴,每日负捧荆于山野与寺院之间。并派年龄大些的门徒来监督陆羽的日常劳作。智积还给陆羽规定了每日必须读会和默写的佛教经文。如陆羽偶尔忘记或过日不作,就要遭受鞭笞。当陆羽哀叹岁月流逝,学问仍无长进、呜咽不能自胜之时,“主者”就认为这是陆羽因受惩罚,心怀忌恨,故意对抗师命,又鞭抽其背,往往将其折磨得不堪忍受之时乃止。

    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第三章 茶圣陆羽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