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茶圣陆羽上-1
坎坷人生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江湖上称其为竟陵子,在苕溪隐居时自号桑苎翁,在信州上饶隐居时,又自号东岗子、茶山御史。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羽嗜茶,着如果密封装的,在大茶叶店和专营茶庄,一般设有封装茶的样品供顾客看样。因此,审视拟新唐书·陆羽传》陆羽这位从唐代本朝起,就被时人称之为“茶仙”的传奇人物,可谓是一位旷世逸才。他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孜孜以求,博览经史,抱道潜修;遨游江湖,品鉴天下名泉;往来山川,尝遍江南香茗;着书立说,文采千古风流。他的一生经历与事业,似乎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许许多多发人深思、令人慨叹之处。
一、弃儿身世的千古之迷陆羽,是唐代盛世的弃儿,有着一个离奇、神秘而又不幸的童年。“唐玄宗开元时期,唐朝政治经济发达到了最高峰。”引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正是在这河清海晏的唐代盛世开元二十一年733,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在楚天之下——复州竟陵大地之上。
据《天门县志》、《上饶县志》等文献所载,约在陆羽降生三年之后,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竟陵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路过一座小石桥此桥后被称为“古雁桥”时,水滨芦荻萧瑟,群雁哀鸣;又隐隐传来婴儿的啼哭之声。老僧寻声走到桥下一看,见一个幼小孩童,冻得瑟瑟发抖,啼号不止;一群大雁唯恐婴儿挨冻,正张开翅膀为他遮挡着阵阵寒风。于是积公顿生恻隐之心,随即以僧衣包裹抱回寺院抚养。
陆羽在二十六年之后,在《自传》里对这段童年经历,作了这样的记载:“始三岁惸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
“惸露”二字寓意深长。含有忧患、茕独、羸弱、孑然一身之意。但有的茶书上说,智积禅师在小石桥下拾到陆羽时,是一个裸体婴儿,这是对“惸露”二字的误解。“露”者亦可理解为当时身上衣着很少,不能解释为“裸体”。
我们不妨试想,按古时计算年龄的方法,以婴儿出生不论何月何日到当年除夕为1岁。最小的生日竟然是“一夜连双岁”即除夕降生,至正月初一凌晨。按此推论,陆羽在某年秋冬之际被遗弃时,至少已在2周岁左右。也就是说,陆羽从降生到被遗弃,他在母亲怀抱里已度过人生最初的二至三年时间。在那开元盛世里,即是最贫寒之家,也总会为婴儿缝制少许破旧衣衫;又何况在把他遗弃之时,正逢秋末冬初寒风侵袭之日,他的母亲竟何以如此忍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赤身裸体地丢在石桥下水滨芦苇之中?陆羽为何氏所生?又为什么在襁褓之中养育到3岁时被遗弃?这是陆羽身世中的千古之迷,看来也许永无披露之日。
二、智积禅师与龙盖寺龙盖寺唐时在复州竟陵县今湖北天门市城西湖之滨。
该寺历史悠久,建于东晋年间。据传,东晋高僧支遁314—366,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字道林。家世事佛,自幼习经,精通《般若道行品经》及玄理学,闻名当世,世称支公或林公,曾在龙盖寺设坛布道,宣示佛经。
收养小陆羽的智积禅师,为龙盖寺的主持,陆羽与世人均尊称其为积公。智积约于唐开元至贞元初在世。积公圆寂后,陆羽曾作《歌》明素志,表达对恩师的哀挽之情。积公塔墓建于龙盖寺侧,并随之易寺名为“西塔寺”。智积禅师被尊奉为“竺乾圣人”。
唐代周愿①在《牧守竟陵因游西塔着三感说》一文中记载:“我州之左,有覆釜之地,圆似顶状,篁大如臂,碧笼遗影。盖鸿渐之本师也。悲与似顶之地,楚篁绕塔,塔中之僧,羽事之僧,塔前之竹,羽种之竹。视天僧影泥破竹,枝筠老而羽已终,予做楚牧,因来顶中道场,白日无羽香火,遐叹零落,衣援楚风。”
这是陆羽的生前好友周愿,在其受命来陆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