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名茶 一、绿 茶-6
优质名茶。畅销于国内各地,并出口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德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35.顾渚紫笋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
因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称。长兴县位于浙西北太湖之滨,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太湖。境内有大小山峰300余座,全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达235天;山区早晚云雾弥漫,土壤以黄、红壤和石沙土为主。茶树大部分分种于山坞,当地称之为“界”。以西坞界、竹坞界、方坞界、高坞界等地种植最多。由于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新梢长势旺,发芽整齐,叶片毛茸较多,产量亦高,为制作红、绿茶兼适的优良品种。
采制工艺与茶质:每年于清明节前至谷雨期间,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其制作程序,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工序。制成的极品紫笋茶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长,形似兰花。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爽;茶汤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
该茶被誉为“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
长兴县顾渚山产茶历史悠久,从唐代中期即负有盛名。相传唐代茶人陆羽在唐大历年间,曾在顾渚茶山设置茶园,亲自采制品尝,并写有《顾渚山记》一卷,是记述顾渚山茶事的专着今已失传,而在其所着《茶经》中有“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记载,并将顾渚紫笋评为天下第二名茶。唐皇室为监制贡茶,曾在顾渚山建立贡茶院。据《吴兴志》记载,自唐大历五年770,在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引金沙泉水制作贡茶。每逢春三月采制春茶时节,湖州刺史都奉召亲赴顾渚茶山修茶。湖州刺史杜牧在《茶山》诗中有“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赞赏顾渚紫笋之名句。顾渚紫笋自唐广德年间763—764被列为贡品,直到明洪武八年1375罢贡,历时长达600余年,其贡奉历史之长,在全国贡茶中也是罕见的。其制作方法亦经历了由饼茶、龙团茶而为散茶;由蒸青而为炒青。
该茶于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名茶。1986年再次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90年由长兴县土特产公司生产的顾渚牌顾渚紫笋,又获全国名茶称号。
36.秦巴雾毫秦巴雾毫,以注册商标“秦皇牌”名世。系陕西省镇巴县秦巴雾毫开发公司其前身是陕西省镇巴县林茶站,于1984年开发成功的绿茶新品名茶。
秦巴雾毫产区地处汉中地区大巴山群峰之首。具有高纬度北纬32.5°、高海拔800~1200米、多云雾年平均日照率只有28%、富含硒0.76ppm、无污染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北有巍峨的秦岭耸立,阻挡西北寒流的长驱直入,南有巴山峡谷,牵引温暖气流青云直上,年均降水量1310.2毫米,年均气温只有13.8℃,可谓是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大西北的小江南——三秦大地的常绿园,是天然的高山云雾茶的产地。
巴山产茶历史悠久,陆羽《茶经·一之源》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镇巴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以雌鸡岭茶着名,故原名雌鸡岭茶。据史载,东汉大将班超,于汉明帝水平年间,奉命出使西域,息戈宁国,建树功勋,封为定远千户候,食邑镇巴,岁奉“雌鸡岭贡茶”。从此,“雌鸡岭茶”、“白河井泉水”口碑书传至今,名扬大西北。
镇巴县的山水茶园,历经千载沧桑,自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扶持下,茶叶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茶园近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