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名茶 一、绿 茶-3
焙工序是在炒至萎凋状态,叶片柔软后,及时出锅进行烘干。每次烘叶量仅2~3两,烘至色泽翠绿均匀,白毫显露,茶香充分发挥时,趁热装入容器密封贮存。其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茶品分为名片与一、二、三级共四个等级。用开水沏泡,形如莲花,汤色清澈晶亮,尤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浓郁清香。又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窍散风等功效。
六安产茶始于唐代,而六安瓜片从明清以来即享有盛誉。
明代闻尤《茶笺》一书称:“六安精品,入药最佳。”该茶始于明代初年,多作为宫廷贡品。最初出现在市场上约在1905年~1920年间。1982年在长沙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1986年在福州评比会上,再次被评为全国名茶,1990年商业部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由金寨县茶叶公司生产的齐云山名片,第三次被评为全国优质名茶。销往北京、上海、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出口香港等地。
13.文君绿茶文君绿茶,以其产地为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四川省邛崃县而得此温文尔雅的芳名。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是一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汉代着名才女。
青春寡居在家。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期间,文君同相如,两人一见钟情,相恋私奔成都。后来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
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时作《琴台》诗有句云:“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在文君庭园里的“琴台”有一联云:“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古月琴无弦。”这些诗联记述了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忠贞爱情的千古韵事。
邛崃茶厂,对邛崃传统名茶取名文君,不仅富有深刻寓意,也是别开生面的,在当代中国名茶中,以古代仕女命名的,是极为罕见的。
邛崃茶产区分布在邛崃山脉的南宝山、花楸堰等处的崇山峻岭之间,一般海拔800~17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云雾缭绕;土质深厚肥沃,是得天独厚的产茶之地。茶树的品种为当地的中叶种和花秋种,芽叶粗壮,深绿油亮,节尖较短,持嫩性强。
文君茶,以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炒三青、做形提毫、烘焙等七道工序精制而成。成茶条索紧细弯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滋味清醇。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陕、甘及成都等地的茶商,以本品茶体厚、耐冲泡,滋味清醇,是畅销上品而争先抢购。当时称为“本山茶”。在建国之后,邛崃茶厂将传统的制做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茶品的质量不断提高。1980年始定为今名。1985年6月农牧渔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名茶、优质茶评选会上,文君绿茶被评为全国11种名茶之一。
14.巴岳名茶巴岳名茶,产于四川省铜梁巴岳山。这里峰峦峻秀,涧壑幽美,海拔778米,终年云雾缭绕,年均气温在14.6℃左右,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肥沃,PH值约5.3,茶园四周林木苍翠,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良好环境。
工艺与茶品:铜梁县巴岳茶场生产的巴岳名茶系列,采用中小叶群体品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手工制作,工艺各具特色。所制系列高级名茶玉露、盘毫、玉叶,以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