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与名人-1
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那时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归田录》
卷二)。所以贵重非常,以致“手持心爱不欲碾,有类弄印几成笟”。反复传玩到饼面上已被抚摸得显出了凹陷,仍不舍得烹试。难怪后来唐庚在《斗茶记》中对欧阳公此举颇不以为然地评说:吾闻茶不问团銙,要之贵新自嘉佑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
欧阳修还有《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咏赞的是扬州茶。诗云:
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
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
忆昔尝修守臣职,先春自探两旗开。
谁知白首来辞禁,得与金銮赐一杯。
时会堂,造贡茶的场所。由诗可知扬州亦曾采造过贡茶,而且采造时间要早于蒙顶和建溪。欧阳公当时还亲自去察看过春茶的萌发情况。关于扬州产茶,陆羽《茶经》中未有提及。五代蜀毛文锡《茶谱》中才有记载:“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枕蜀冈,其茶甘香,味如蒙顶焉。”而欧阳公此诗可能还是扬州茶入贡的最初记载。
《大明水记》是欧阳修论茶水的专文。陆羽《茶经》论及到水,后张又新有《煎茶水记》。欧阳公评说《煎茶水记》所言不足信,认为还是陆羽所论有理,他说:“羽之论水,恶渟浸而喜泉流,故井取多汲者,江虽云流,然众水杂聚,故次于山水,惟此说近物理云。”
(阮浩耕)
(七)蔡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宋代着名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并称“宋四家”。蔡襄先后任大理寺评事、福建路转运使、三司使等职,并曾以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出任开封、泉州、杭州知府。故又称蔡密学、蔡端明;卒后谥忠惠,亦称蔡忠惠。他是一位十分喜爱茶叶的朝廷大官,也称得上是一位茶学家,尤其对福建的茶业有过重要的贡献。
蔡襄在福建任职期间,随时留意农桑,如在泉州当太守时亲笔写下《荔枝谱》,在任福建转运使时,着有《茶录》。
《茶录》虽仅千言,却很有名。分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并篇前有序,篇末有后序。在“茶论”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作了精到而简洁的论述;在“论器”中,对制茶用器和烹茶用具的选择使用,均有独到的见解。
宋代的龙凤团茶,有“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制小龙凤团茶是蔡襄在茶叶采造上的一个创举,当时赞美之声不绝。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说到:“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凤团茶最为上品,一斤八饼。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可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虽宰臣未尝辄试。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宾出而传玩。”可见,当时小龙团茶朝廷视为珍品,达官显贵也不可多得。熊蕃有《御苑采茶歌》云:“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争得似金模寸璧,春风第一荐宸餐。”这位庆历年间的“仙官”
即指蔡襄。不过,欧阳修、苏轼对蔡襄这一“创举”有过一些议论。明人赵釴在《鷃林子》中说:“蔡君谟着茶录,造大小龙团,欧公闻而叹曰:君谟士人,奚至作此,作俑者可罪。
夫饮食,细事也,君子处世,岂不能随时表见,乃于茶铛水瓮中立名。”欧公认为像蔡襄这样学有道艺的人,何必从“茶铛水瓮”这些饮食细事中去立名。苏轼在《荔枝叹》中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