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沉沉浮浮金山寺
    说起镇江金山寺,人们总会一下子萌生出一种虚无飘渺的幻觉:一幅滔滔江水上涌,金山寺在摇晃中升高;白娘子、许仙、老法海、鱼鳖虾蟹,一场厮杀......最后,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这就是悲剧《水漫金山》的故事。古往今来,多少善良的人们为之不平,为之流泪,为之诅咒那个万恶的法海。

    不过,今天本文要说的金山寺,却不是那个悲剧的来龙去脉,而是一个最新产品、最受镇江人欢迎的香烟--quot;金山寺quot;。

    quot;金山寺quot;香烟,是由徐州卷烟厂出品、镇江市烟草公司总经销的地方名烟,1989年投放市场以来,虽有起伏,现在却已牢牢地扎下根,取得烟市上自己的席位和声誉。

    最近,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访问了镇江市烟草分公司,听到了分公司领导同志介绍他们quot;金山寺quot;进入市场的前前后后。那故事,就象quot;水漫金山quot;一样动人,只不过,大结局并不悲,而是quot;金山寺quot;香烟为他们带来了勃勃生机的新局面!金山寺,是镇江市的文化古迹之一,而金山寺的闻名遇尔,重要原因,却是依赖那个悲剧《水漫金山》。今天我们无须去繁琐地考证是否真有水漫金山此事,也无须给法海定个什么罪名或者替许仙夫妻洒出过多的同情之泪。金山寺的存在,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它、认识它。

    不需作过多的注释,镇江人把自己的香烟都命名为金山寺,足见金山寺在镇江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借助镇江朋友提供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山、寺的沧桑--

    金山,原为江心一个小岛,清季咸丰、同治年间,始因江滩淤积与陆地接连成山。山之有名,历史久远。据说始于东晋淝水之战。东晋大胜,将所虏之氏族置于此山,称quot;氏文山quot;;前秦苻坚败于淝水之战,又称quot;获苻山quot;。宋周必大《杂志》又有一说,即quot;每风涛四起,势若浮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quot;唐人裴头陀曾于此处江中得金,乃易名为quot;金山quot;。从此,金山名称即延续下来。

    金山有寺,历来说法不一:一说起于东晋,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中(约公元510~515年)加以重修:一说起于唐裴头陀。初名叫quot;江天寺quot;,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名为quot;龙游寺quot;,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又改名为quot;神霄。玉清万寿官quot;,不久,徽宗亲书殿阁十额以赐,复名quot;龙激寺quot;。裁金山有塔,原名quot;荐慈塔quot;,高七级,相传是南北朝梁萧氏融。始建.又说是李唐时所建。始为双塔,南北相向,一名荐慈,名荐寿;至明塔废。现存之塔为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僧人明了在北塔旧址重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

    金山之寺之塔,历史悠久,她象我们整个民族一样,经历了无数劫难,兴兴灭灭,沉沉浮浮,这座本来殿宇辉煌,双塔对峙,楼台交错,密布层峦、蔚为壮观的金山,自宋至明至清,屡遭倾圯,四次毁于大火,有过六次重建,至解放前夕,即1948年4月6日,金山寺又第五次罹火成灾,不到三个小时,寺字精华,几乎毁尽。解放后,人民政府不断致力于劫后金山寺的建设,已修建的有寺内走廊、平台及寺后的金山公园,韧后尚存的屋宇及塔也修茸一新......我们从古老的胜迹走回烟草分公司的小会议室,一边品味着quot;金山寺quot;香烟,一边听着公司同志的动人介绍--

    quot;金山寺quot;香烟有两种包装,一种是软盒,一种是硬盒翻盖。洁白的纸底,红色的细线金山寺图案,竖立着quot;金山寺quot;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寻觅在微山湖上简介 >寻觅在微山湖上目录 > 沉沉浮浮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