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友谊——通向世界的窗口
    在难忘的学生时代,在文学、知识和思想观念的世界中,卡夫卡迅速丰富着自己,并逐渐形成一套世界观。然而,他的内心世界却一如既往地孤独和反常。一位中学同学后来回忆说:quot;如果要我就卡夫卡的性格谈点什么的话,那么这就是:在他身上毫无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他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拘谨而又规矩,但是穿着从不讲究……学校的学习对他来说似乎总是某种不能十分打动他内心但又必须有条理地去完成的东西……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他,尊敬他,但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和他变得亲密无间,他仿佛总是被一堵玻璃墙包围着……他同我们保持着距离和疏远。他以静谧、亲切的微笑向大家敞开了门户,但又将自己同大家隔离开。他从来不参加我们的娱乐。只有一次,他和我们一起到一个下等酒店去。即使在那里他也一如既往:一位客人,怀着兴趣笑眯眯地观望着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环境,但同它保持着距离。quot;

    但是,这位同学看到的不是卡夫卡的全面。也许,就像卡夫卡后来的作品一样,很难有人能够看出一个quot;全面quot;。中学时代的大多数同学都感到卡夫卡身上的孤独倾向。但是,个别人则有着相反的印象,觉得卡夫卡无话不谈。例如,卡夫卡与一位重要同学胡果·贝尔格曼的关系就是如此。据称,在同窗12年的漫长交往中,他们对文学、书籍、学校、宗教、哲学、政治等无所不谈,只除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性的问题。但是即使对性的问题,卡夫卡也并非完全不谈,正如后面将看到,在别的同学和他之间,甚至在他与父亲之间,性的讨论将会进行到十分可怕的地步。这类现象表明,跟生活中不少人相似,在卡夫卡的人格中存在着莱恩所谓的quot;自我分裂quot;,不仅存在着真假自我之间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又有分裂,或者说,自我碎裂为几个部分。

    无论是真假自我的分裂,还是自我不同部分的分裂,其实质还是一个生存问题。quot;人是伦理的动物quot;,人总得还要在人群中活下去。没人能够承受完全的孤独,哪怕他有心孤独,结果也会无力承受。正如卡夫卡自己在中学毕业后两年一封信中所说:quot;人与人是用绳索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身上的绳索松开了,那么,他就会沉下去,沉到比谁都深的地方去,那就糟糕透了;如果某一个人身上的绳索扯断了,这个人就会一头栽下去,那太可怕了。因此,每一个人都得紧紧抓住其他人。quot;转引自瓦根巴赫:《卡夫卡传》,第32页。这封信的收信人是奥斯卡·波拉克,卡夫卡中学后期和大学初期的朋友,卡夫卡当时通向外部世界的绳索、窗户和桥梁。波拉克在同学们中间是位领袖式的人物,性格与卡夫卡刚好相反:意志强烈,重视人际关系。对卡夫卡这位谨慎、内向的同学,他处处给以关心和爱护。卡夫卡则报之以高度的尊敬和友爱,包括呈送自己的文学手稿。这种尊敬和友爱的深度,在他致波拉克的另一封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将为你准备一堆东西,那是我至今写下的一切,……我将把它们奉献给你,只要你来信说一声quot;好的quot;,或者答应我对你的要求。……我最喜爱的和本身最坚挺的东西在太阳底下也是冷冰冰的,而我知道,若有一双陌生人[旁人]的眼睛盯着它们看,或许会使一切变得温暖起来,生动起来。我说的只是温暖起来和生动起来,因为这些词更接近上帝……何必费这么多口舌呢,我摘下一块(因为能给你的不止这些,而我还将给你——是的),从我的心中摘取一块,用一些写满字的纸张干干净净地包好交给你。《卡夫卡书信日记选》,第135-136页。

    波拉克身上的精神以及他对卡夫卡的友谊给卡夫卡以力量,使他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成长,甚至他迟缓的生理发育都得到很大的改进。到19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狱里的温柔简介 >地狱里的温柔目录 > 第四节 友谊——通向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