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再回眸:不安的存在,无边的生活
;这世界(F·[菲莉斯]是它的代表)和我的自身在难解难分的搏斗中,看来非撕碎我的躯体不可。quot;(卡夫卡:《八开本笔记》。转引自《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第305页。)只是,这并非就是说:父亲真想要像暴君一样统治我们,相反,这也许刚好表明父亲对我们的爱。父亲想让我们像他一样进入生活。正因为如此,他才一丝不苟地用世界的法则要求着我们。尤其对一位犹太人父亲,事情更是如此。也许世界及法则没有理性,但父亲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无论他是否意识到,他只能一丝不苟,至少主观上总是一丝不苟。只有父亲才会如此认真,才会如此严格地要求我们。这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的父亲,不仅他本质上也跟母亲一样无条件爱着我们,而且还格外因为他是生活的quot;代表quot;。父亲在有生之年差不多总是代表着家庭,在世界中、在恐惧和不安中拼搏,努力获取生存和存在的权利。很难有人比父亲更清楚:生活就意味着quot;挺quot;。quot;坚持就是胜利!quot;或者:quot;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quot;无论坚持还是挺住,本质都一样。在如此这般的世界上,除了坚持和挺住,我们还能干什么?没有人比父亲更知道生活的艰辛,至少在内心他的确是如此真诚地认定。正因为如此他才那么认真,那么严格。因为对于一个家庭的存在、生存和繁衍,事情的确是quot;生死攸关quot;。也许,有时候父亲的确亲手让我们quot;垮掉quot;,但那绝非他的本意;相反,在内心至深处,他会比谁都悲哀。父亲并不是神祗,父亲也是人,很可能会犯错误,很可能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甚而至于quot;哀其不幸,怒其不争quot;。或许,父亲(及母亲)本身已被生活耗尽了精血,无法赋予我们野蛮的体魄和壮健的精神;或许,父亲在操劳和急切之中无暇薰陶自己的修养,只顾着责骂我们,未能遵循quot;体、智、德、美quot;的quot;幼教原则quot;,帮助我们茁壮成长以便斗志昂扬地进入那个quot;哥伦布的世界quot;;常常,父亲被证明完全是错了,他老了,或者在心理上老了,僵化了,他自己已经挺不住,已经跟不上quot;生活和时代的步伐quot;,相反却用老一套的法则生硬地要求我们……然而不管怎样,不管父亲让我们感到了暴虐、疏忽还是无能,那最终并非他自己的过错,相反毋宁说是他对我们的爱使然。质言之,是生活与世界的本性使然,是quot;非理性quot;使然。

    公元1930年,弗兰茨·卡夫卡已经去世6年了,他的父母还健在,分别已是76岁和74岁的高龄。这一年,两位老人回了一趟尤莉·卡夫卡的故乡波德布拉特,并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两位老人在开满鲜花的路旁相依并肩缓缓漫步,脸上带着一种不敢说是幸福但肯定可以叫做安祥的表情,几乎可以说是微笑,但隐含着某种微妙的、令人心碎的东西。背景上盛开的然而却又是朦胧的鲜花、赫尔曼·卡夫卡的满头银发、尤莉·卡夫卡有似修女打扮的黑色衣帽,更加深了那难以言述的感觉。两位老人的脸都显出相似的特征,下颚坚强,上唇坚忍地抿住。尤莉·卡夫卡微微蹇促着眉头直视镜头,他丈夫则以一种温和而略有些依恋的眼光望着妻子脚下前方的地面。他的手在身后握着手杖,高高的身材仍然透出结实的优雅。整个画面的气氛让人想到他们的一生,让人感到:他们曾经苦熬,而且,他们熬过来了。往前12年,他们和人类一道,熬过了就从他们国家境内点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往前6年,是他们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弗兰茨·卡夫卡的忌日。3个儿子都死在他们前头。往后3年,另一位在生下来时差点也死去的奥地利人将当上德国的总理,建立了所谓quot;德意志第三帝国quot;。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狱里的温柔简介 >地狱里的温柔目录 > 第二节 再回眸:不安的存在,无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