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离奇的C.C.特务案
”,叶企孙为主任,主持全面工作。为了不驳朱家骅的面子,梅贻琦最后答应如果中央研究院非要叶出山赴重庆就任,最好不脱离清华而两边兼顾。这一条件令朱家骅未知可否,表示与同仁商量后再作决定。

    到了这年的9月29日,朱家骅致信梅贻琦,说已同翁文灏与傅斯年二人商量,不同意叶企孙两边兼顾,只能放弃清华而专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职。其理由是按中央研究院章程规定,凡院内专任人员不能兼职。为使问题更加清楚明了,在朱家骅授意下,1940年10月15日,翁文灏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秘书的名义致信梅贻琦,信中说道:

    叶企孙兄至渝后接理中央研究院各事,朱骝先及傅孟真诸君均热诚匡助,可以顺   利进行。惟有一事窃愿以友谊奉商者:兄前次至渝时,曾经谈及企孙兄于短时间内暂兼清华教务名义,但可以随时商停。此事固仅为一名义问题,但事实上亦有若干影响。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一职向为专任,丁在君兄初受院聘时,方任北京大学教授,当经商定,俟功课教毕,完全离开北大(教授名义亦辞卸),然后方至院内任事。企孙兄最好能免兼大学教授(但如聘为名誉教授则似尚可行)。此事弟与企孙兄面谈时亦经提及,并以奉陈,敬希察照酌采,至为企幸。

    梅贻琦接信后,对这种“霸王条款”表示不能接爱,遂置之不理,坐看朱、翁等人如何处理。1941年5月16日,梅贻琦因公再赴重庆,想起几个月来朱、翁二人书信不断,为叶企孙事纠缠不休,便想借此机会就此事来个彻底了结。据梅贻琦日记载:

    5月21日,“六点半至牛角沱资源委员会访翁咏霓,谈企孙就中央研究院总干事问题。”22日,“五点往巴中组织部访朱骝先部长谈企孙问题。”

    5月30日,“十一刻至中央医院门前,往返园中一刻许,寻得傅孟真所住病室,渠于前日曾割扁桃体腺一半,说话不便,未敢与之多谈。”

    此时傅斯年重病在身,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急需有人接替料理,在朱、翁、傅等人的恳切要求下,梅贻琦终于同意叶企孙以请假的名义离开清华,专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职。朱、翁、傅等人听罢,各自才长出了一口气。

    叶企孙在狱中审讯时,因几次提到拉他人中央研究院的关键人物翁文灏,“专案组”遂找到国民党统治后期的行政院院长、时住在北京的翁氏,让其写揭发叶的材料。在一份由他人代笔,翁文灏本人阅后签字的材料中说:“叶在清华大学,作物理学系主任。我也在那里教过书。解放以前,听人家说,那时是伪中央研究院,朱家骅想请叶当总干事。权力第一是院长,第二位就是总干事。叶去过一下,时间很短,没有做下去,很快就离开了。……朱家骅作过交通部长,北洋军阀时期朱是北大教授,后来做过很多国民党的工作。朱与叶一定认识,否则,朱请不动叶到中央研究院当总干事。”

    听翁文灏的口气,似乎国民党在重庆期间,他本人没有同朱家骅争夺过中央研究院院长的位子,也不是大权在握的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的秘书,更不知朱与叶此前是否相识,只是“听人家说”,那时有个伪中央研究院的机构如何如何。翁氏真不愧是宦海名宿,从官场名臣李鸿章那里学来的“捣糨糊”的回旋术和脱身术,可谓至绝至妙矣!

    “专案组”在叶企孙与相关证明人的口供中找不到叶企孙参加C。C。特务的证据,很是恼火,便几次将清华大学那位揭发叶是C。C。特务的中层行政干部捉来审问,希望从中找到突破口。这位干部一口咬定叶企孙确实是C。C。特务,并煞有介事地说:“中统(特务组织)在清华,梅贻琦、吴泽霖、沈履、叶企孙、戴世光等人是领导核心。梅贻琦总其全权,在北平由国民党市党部情报组直接领导。”又说:“清华的几个院长如冯友兰、陈岱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渡北归3:离别简介 >南渡北归3:离别目录 > 第四节 离奇的C.C.特务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