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溥仪这个“臭皮囊”
中国是对的,他当的不是汉奸,那是不是也有点儿改造价值?

    前面引用过的《东京审判》的作者说:“对于一个享有皇帝尊号的人应该有个堕落限度!”

    《溥杰自传》中说:

    汉奸集团的文武大官中,当时对于日本战俘的态度,大约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深恶痛绝,大有不共戴天之势,即不得已见了面,也想借机大骂他们一顿。代表这类的典型人物就是溥仪。

    溥仪特赦以后,常常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去的溥仪已经死了,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个新生的溥仪。”

    用2007年中国的一句流行语,这个曾自认“一点儿中国人味也没有了”的人,也是“太有才了”。

    银幕、荧光屏上的汉奸,即便在那种“高大全”的年代,也是那么惟妙惟肖,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看到外国影视中很少出现这种形象,即便有也绝非汉奸那样猥琐、下作,就想我们的编导能否淡化这类形象?有时甚至希望有人能够考证出这个捧回天照大神的溥仪,原来不是中国血统——可这是可能的吗?

    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作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仪对于研究封建王朝的宫廷文化,对于研究汉奸文化(如果有人有志于研究“汉奸学”,溥仪绝对是个难得的“典型”),当然是有价值的。除此而外,这个叫汉奸的败类,还能有别的什么价值吗?

    下面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溥仪作为证人,被首席检察官季南询问时,庭长卫勃的插话:

    我们当然不审判证人,但我们很关心能对他相信到何种程度。担心生命有危险、怕死,这些都不是为怯懦和从战场上逃跑辩护的理由,因为那些情况无论如何不能证明背叛是正确的。整个上午我们听了这个人为他同日本人合作进行辩护。我认为,我们已听够了。

    我们很关心我们对他能相信到何种程度。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对他的信任问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雪冷血热简介 >雪冷血热目录 > 第三十四章 溥仪这个“臭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