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直追击到南郡。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自己则回归北方去了。至此,比官渡之战更为历代国人所熟悉的赤壁之战遂告结束,曹操南下东进以实现统一的“悉定”天下之志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就作战规模、持续时间和死伤人数而言,赤壁之战远不及官渡之战,但值得历史记述之处却远在其上。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同样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曹操一方由官渡之战的胜利者变成了赤壁之战的失败者。其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胜败易势,按照周瑜当初面见孙权作的分析,主要在于有四条“用兵之患”,“操皆冒行之”。周瑜指出的“用兵之患”是:①北土尚未平定,曹操在关西尚有马超、韩遂等后患;②“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北方将士之所长,人数的优势暗藏战力的劣势;③“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战线拉得太长,供应跟不上;④北方将士“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后来作战态势的消长,无不逐一验证,说明曹操的失败战前即已积聚诸多内外因素。但决定性的内部因素,并不是这四条,而是曹操本人的战略失误。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当中所总结的那样,既往的角逐征伐中,曹操挟天子而粉碎四面之敌,决胜的要道就在善于利用群雄互相诛灭,不能团结。

    而这一次,劲敌只剩孙权、刘备两家了,如果让他们自寻干戈,那么他们不是内部崩溃,就是为曹所灭,曹操却让他们合了起来,与己争锋。

    王夫之所说是有依据的。孙权原本已经在作争夺荆州的准备,刘备则如同丧家之犬,缺少一块立足之地,曹操如果利用他们之间对于荆州各怀鬼胎的固有矛盾,先分化瓦解,再各个击破,平定江南的目标未必注定达不到。然而,还没有消灭刘备,就忙着威胁孙权,客观上促成孙、刘的联合,给自己招来致败的祸根。恰似诸葛亮预期的那样,“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成为确立三国分峙的决定之战。如今从后人角度加以反思,曹操之所以会发生那样的战略失误,源于他基本统一北方之后,既骄傲自大了,又过分急于事功。骄傲自大则盲目轻敌,急于事功则轻躁冒进,结果遭到惩罚,不仅直接导致了赤壁鏖兵的大败亏输,而且严重阻滞了悉定天下的宏图大业。对于曹操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挫折,而对于中华大一统民族国家的发展来说,也应当视为一个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曹操又给孙权写过一封信,公然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当时曹操军中确实疫病大起,决定了一败之后,全面退军,但说成“烧船自退”,终究是在自我解嘲。另一方面,这封信也透露出一点消息,那就是曹操集团并未因为赤壁之败大伤元气;相反地,曹操从中汲取了血的教训,及时作出战略调整,重新实行区别对待,各个击破。在东线,从建安十四年(209)七月开始,他就派水军入驻淮南,委张辽、乐进、李典镇守合肥(今属安徽),并在苟陂、茄陂屯田。在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四年(219)的八年间,曹、孙两方在合肥、庐江(今安徽庐山西南)、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一带六次作战,曹方取得五胜一负的战绩。在南线,曹操自赤壁溃退之初,便派族弟曹仁镇守襄阳、樊城。原先刘表治下荆州所辖的七郡,曹操占据南阳郡和南郡北部,孙权占据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其余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名义上是刘备向孙权“借”的,实际上由刘备所占据,形成了三分对峙局面。

    曹操把主要的突破口放到了西线,于建安十六年(211)派钟繇、夏侯渊率军讨伐汉中张鲁。曹军入汉中必经关中,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联兵反叛,十部人马齐集潼关,曹操又派曹仁督军西征。当年七月,曹操亲临潼关前线作战。至九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国十八扯简介 >三国十八扯目录 > 第三章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