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0 靖国神社与垃圾分类
    曾经有人问我:“你恨日本吗?”

    我说:“我是东北人,你说呢?”

    然而,2007年3月初,我要出发去日本,不是开会,不是旅游,而是制作大型系列专题《岩松看日本》,对于中国媒体来说,这是第一次。

    自打香港回归直播报道之后,我几乎再没有过因工作而紧张的时候,但去日本之前,我的紧张持续着。不是准备不足,而是无法判断:观众会怎样看待这次行动?他们能理解吗?因为我清楚,在中国人心里,“日本”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出发之前,我们在网上征集问题和建议,没想到,一个副产品是:我不仅看到了好多人的支持与理解,而且在征集来的问题中,有很多很深很专业,显然,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于是,我有些明白:在沉默的大多数中,理性从未缺席,而只要你打算做的事儿是该做的,尽心去做好了。患得患失,对不起那些沉默的人们。

    在我去日本的行李中,有近百页网上观众的意见与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带着它们,我觉得踏实。

    去东京的飞机,上午九点多起飞,我们七点就到了机场,十几分钟后,我的手机上接到了母亲的短信,很长,我有些诧异。对于母亲来说,发短信是一件颇费气力的事情,我一年到头,也接不到母亲几条短信。

    显然,母亲是为我去日本的任务而发。在短信中,她告诫我:涉及日本无小事,百多年的历史,让人们的内心非常敏感,因此到日本做节目时,要把措辞仔细斟酌,最好先落在纸上,以免出问题。

    我母亲是一位历史教师,生于吉林,长于辽宁,工作并生活在黑龙江很长时间,出生年份是爆发了卢沟桥事变的1937年,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姥爷死于日本侵华期间,死因据说就与日本人有关。

    我知道母亲的心情与担心,我猜想:这不短的短信,该是她几夜未眠的结果。

    然而,我们注定出发,因为时间到了,有些事总要去做。

    决定比台风还猛

    打算去日本,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虽然将想法脱口而出只是一瞬间。

    要感谢“岩松看台湾”时的海棠台风,在台湾的最后一夜,完成所有直播后,由于台风,我们只能闷在宾馆里闲聊。当时,大家已有感觉,这次《岩松看台湾》,注定已经成功,成就感让大家在台风之夜有些小小的兴奋,有人随口一问:“接下来咱们去看哪儿?”

    我脱口而出:“去看日本!”

    片刻沉默,似乎答案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为什么?”

    我记得我回答了很多,但核心的一句是:“因为新闻在那里。”

    说这话的时候,是2005年夏天。当年的4月份,从北京到上海,从西安到成都,中国接连爆发大规模的年轻人反日游行,中日关系一跌再跌,屡创新低。这局面自然与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直接相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看日本,的确是一件让大家迷惑不解的建议。

    “中日关系不会永远恶化下去,在目前的情况下,媒体能做什么?更何况日本了解我们,而我们并不了解日本,对于未来来说,这是危险的。”

    在当时的中国书店里,对日本的介绍,依然停留在美国人的以及近百年前戴季陶的《日本论》中,而对于现实中的日本,由于过于敏感加之人群中的愤怒,媒体很少多方位地报道。只要写到日本,大部分与历史或教科书问题有关。愤怒,已经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向前走一步,把爱或恨先放到一边,会不会,打开一扇门,起码增加对一个对手或邻居的现实感知?

    我相信,我的解释被大家接受了一部分,但没有人兴奋,因为谁都知道:这该是怎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幸福了吗?简介 >幸福了吗?目录 > 10 靖国神社与垃圾分类